韩非子:御人七术,揭秘帝王御人之术!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 ,法家代表人物及集大成者,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

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韩非的思想深邃而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

《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得恨矣!”。

秦王为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

韩王派韩非出使秦国,到秦不久的韩非便遭李斯陷害,在狱中服毒身亡。秦王嬴政奉《韩非子》为秦国治国经要,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

韩非子是毛主席最佩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毛泽东曾说:中国古代有作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

韩非子得老子思想精髓,把老子的“法自然之无为”转成“君王无为,众臣无不为”,并融合“法术势”三者于一体,成超级帝王术,强悍的实用智慧为千古封建君王纷纷采纳使用,韩非子认为儒墨的“仁义”不足以治天下,以主张“法治”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

这为后来建立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各朝代多依此行,这就是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今天我们来看看韩非子的“御人七术”,是怎样的非同凡响。

一曰众端参观

广开言路,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而在操作中,为了获取更准确的信息,经常保留手下有几个不同的派别,这样不但可以听到不同的较为彻底准确的声音,还可让他们相互制肘,必要时拉一派打倒一派,然后再树一派。

卫嗣公宠信如耳和世姬,但又害怕他们利用自己的信任蒙蔽自己,于是就让两个人的地位相当,相互制衡、相互争宠、相互揭发,这样谁也无法一手遮天,蒙蔽自己。

二曰必罚明威

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

是以刑罚不必则禁令不行。

意思是过分仁慈,法治就很难建立起来,威严不足,就很容易被下属侵犯。刑罚必须坚决,不然政令就无法实行。

对不忠的人或政敌,决不宽恕,斩首不能解决问题的,就在精神上加以折磨,使其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令人不寒而栗。

三曰信赏尽能

有功必赏,才能切实起到激励作用,并对他人的行为起到导向作用。

号称“推己衣衣之,推己食食之”的项羽,貌似对手下关爱备至,而该论功行赏时,却把官印拿在手中,磨蹭到棱角都磨平了,也不愿给有功之臣。

以此气概行事,终致无颜见江东父老。

奖赏不守信,不仅达不到激励目的,反而使下级心生不满,消极怠工,甚至产生敌对的心态与行为。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易改变既定的奖励方式。

四曰一听责下

就事论事,一一倾听众人对某事的想法见解,并用总结出来的方案与方法来督责下属,把事情彻底做到位。

这样就能很容易核查出下属的能力,滥竽充数的就很难生存下去。

这是一种很高明的处事与驭人方式,可应用在事件发展的任何一个时间节点,并从中查出问题与评判出下属的优劣来。

 

五曰疑诏诡使

故意发出让人疑惑难解的指令,来考察下属的心态。

景帝时,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立下汗马功劳,但这样的人才会对自己的继承者汉武帝忠心梗梗吗?

于是在一次请大家吃饭的时候,汉景帝故意不给周亚夫筷子,周亚夫不解其意,向侍者要筷子,汉景帝说是他故意不让放的,周亚夫拂袖而去,怨气外露,汉景帝通过这件事看出周亚夫无法很好的辅佐汉武帝,于是找借口铲除了。

所以要知道一个人的心态,这是一种测试方法,如果完全服从就表示非常忠心,不然的话以后就可能生乱。

六曰挟知设问

明知故问,看看下面的人是不是对自己说实话。

使人觉得他对什么事情都了解,不敢隐瞒。

胡雪岩当小伙计的时候经常从地上捡到铜钱,每次捡到后都交给东家,东家对胡说你不要再当小伙计了,去柜台帮忙吧。

原来那些铜钱都是东家故意测试胡雪岩的,很多时候领导都在用这样的方法测试下面的人。

七曰倒言反事

说出一个错误的决定,看下属敢不敢坚持原则,就能从一个侧面看清下属。

三国魏明帝准备伐蜀,其实那个时候时机不太成熟,大家也都知道,魏明帝对刘晔说,我决定伐蜀,主意已决,刘晔迎合魏明帝:绝对英明。

于是被魏明帝认为不可用。

“御人七术”只是韩非子思维的几朵小浪花而已,却很真切地让我们感受到其中的虚虚实实、深入浅出,散发出独特的光芒。即使放到现代社会生活与工作中,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