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对营垒的进攻
人们很轻视筑垒工事及其作用的风气曾经风行一时。这是法国边境的单线式防线屡次被突破,贝费恩公爵在布勒斯劳的营垒中会战失败,托尔高会战和其他许多实例所引起的。另外,腓特烈大帝通过迅速的运动和进攻手段所取得的胜利,更加促使人们轻视所有防御。一切防御战斗。尤其是一切筑垒工事。当然,如果只有几千人奉命防御几普里宽的国土,或筑垒工事只不过是一些前面没有障碍的堑壕,那么它们当然是毫无价值的,把希望寄托在它们身上当然很危险。但是,若像庸俗的空谈家那样,因为这一点就说筑垒工事本身不起作用(滕佩霍夫就是这种态度),那难道还不很矛盾,甚至十分荒谬吗?如果筑垒工事不能用来加强防御,那要它们有什么用处呢?不,不是这样的!不仅理智而且千百次的经验告诉我们说,一个构筑完善。有足够的兵力而且防守严密的筑垒工事通常应看作是坚不可摧的,即便从进攻者的角度来看也是这样。假如承认单个的筑垒工事能起到这样的作用,那么就不会怀疑,对进攻者来说,进攻一个营垒是一项很困难的。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能完成的任务。
营垒的守备部队兵力较少,这是营垒的性质决定的。但是利用有利的地形障碍和坚固的工事也能抗击兵力优势很大的敌人。虽然腓特烈大帝拥有比皮尔纳营垒守备部队多一倍的兵力,但他认为进攻这个营垒是不可行的。后来,常常有人认为腓特烈当时是可攻破皮尔纳营垒的,他们唯一的根据是当时萨克森军队的状况非常坏,当然,这并不能作为论证来否定营垒的作用。同时,那些事后认为不但可以攻破,而且可以很容易攻破这个营垒的人,在当时是否会下进攻的决心也是一个疑问。
我们认为,对营垒的进攻是一种很不寻常的进攻手段。只有仓促构筑的营垒尚未完工,用以阻止敌人接近的障碍物还很少的时候,或如常见的那样,整个营垒只是初具规模,工程只完成一半的时候,进攻营垒才是可行的,甚至还是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