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陵穴
:佚名
外陵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另说“在天枢下半寸”(《千金要方》);“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腹痛,泄泻,痢疾,痛经,疝气,腹胀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距前正中线2寸。
〖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布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主治疾病〗 腹痛,疝气,痛经。
〖人体穴位配伍〗 配子宫、三阴交穴治痛经。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穴义〗胃风吹扬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
〖名解〗外,指本穴气血作用的部位在经脉之外。陵,陵墓也、土丘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的脾土微粒输送胃经之外。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太乙穴、滑肉门穴、天枢穴诸穴,胃经下部气冲穴等穴传来的天部风气及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尘埃,上下风气交会后在本穴形成了一个风气场的驻点,随风气扬散的脾土微粒则随着在本穴的风停气止由天部沉降于地,在穴周外部形成了脾土堆积的土丘,故本穴名为外丘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及地部脾土。
〖运行规律〗脾土微粒随气态物冷降并由天部沉降于穴外的地部。
〖功能作用〗沉降胃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