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_时病
:佚名
痢疾为夏秋季常见的肠道急性传染病,临床以腹痛、粘液脓血样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里急后重为主证。
【痢疾】
古名“滞下”,亦称“肠澼”。滞下,是形容大便次数增多,虽急欲排便,但不能通畅,肛门重坠,如有物阻滞的感觉。肠澼,是形容肠内有积滞,排便时澼澼有声。本病为夏秋季常见的肠道急性传染病,临床以腹痛、粘液脓血样大便、次数增多而量少、里急后重为主证。多因肠胃内虚,摄食生冷瓜果不洁之物,以致湿热内蕴,毒滞肠中所致。古代对痢疾的论述,范围颇广,除包括菌痢和阿米巴痢疾外,还包括其它某些肠道疾病在内。根据临床特点和诱发因素等,分为“风痢”、“寒痢”(冷痢)、“湿热痢”(热痢、赤痢、赤白痢)、“寒湿痢”(湿痢)、“水谷痢”、“噤口痢”、“白痢”、“五色痢”、“休息痢”、“久痢”(迁延痢)、“疫毒痢”等,名目较多。现临床上一般分为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久痢(迁延痢)、休息痢等五种类型。参见有关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