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拔罐疗法

佚名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全身性、免疫系统异常的疾病。

  早期有游走性的关节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晚期则出现关节僵硬、畸形、肌肉萎缩和功能丧失。本病多发于青壮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起病缓慢,前期有反复性的上呼吸道感染史,而后先有单个关节疼痛,然后发展成多个关节疼痛;病变常从四肢远端的小关节开始,且左右基本对称;病程大多迁延多年,在进程中有多次缓解和复发交替的特点,有时缓解期可持续很长时间。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一般分为风证、寒证、湿证及热证4型。

  一、风证

  (一)症状

  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发病初期肢节亦红亦肿,屈伸不利,或恶风,或恶寒。

  (二)治法

  (1)选穴 膈俞、血海。

  (2)定位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3—8—1]。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3)。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各穴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二、寒证

  (一)症状

  肢体关节紧痛不移,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二)治法

  (1)选穴 关元、肾俞。

  (2)定位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见图2-18-1)。

  肾俞: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3-8-1]。

  (3)拔罐方法 针刺后拔罐。先用毫针刺人,得气后留针10分钟,出针后,再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加温和灸10分钟,以皮肤潮红、人体感觉舒适为度,隔日1次,5次为1疗程。

  三、湿证

  (一)症状

  肢体关节重着、疼痛、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

  (二)治法

  (1)选穴 足三里、三阴交。

  (2)定位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0-4)。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以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见图2-6-4)。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各穴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四、热证

  (一)症状

  肢体关节红肿灼热剧痛,痛不可触,得冷稍舒,多伴有发热、怕风、口渴、尿黄、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曲池。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3-7-1)。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见图3-4-1)。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取局部疼痛点及大椎、曲池两穴,三棱针点刺出血,出血量以3~5毫升为度,之后上述各穴进行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l疗程。

  五、对症治疗

  (一)肩关节

  (1)配穴 肩髃、臂臑。

  (2)定位 肩髃: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在肩部高骨(锁骨肩峰端)外,肩关节上出现两个凹陷,前面的凹陷为取穴部位,见图2-19-4]。

  臂臑: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髑连线上,曲池上7寸(屈肘,紧握拳,上肢用力令其紧张,三角肌下端偏内侧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4)。

  (3)拔罐方法 风证、湿证采用单纯拔罐法;寒证拔罐后再艾灸10分钟;热证采用刺络拔罐法。

  (二)肘关节

  (1)配穴 曲池、手三里、尺泽。

  (2)定位 曲池:见前。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桡侧肘横纹头下2横指,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见图3-4-1)。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缘(见图3-4-2)。

  (3)拔罐方法 风证、湿证采用单纯拔罐法;寒证拔罐后再艾灸10分钟;热证采用刺络拔罐法。

  (三)腕部

  (1)配穴 阳池、阳溪、腕骨。

  (2)定位 阳池: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见图3-9-1)。

  阳溪: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肌腱与拇长伸肌肌腱之间的凹陷中(见图3-9-1)。

  图 3-9-1 阳池、阳溪、腕骨

  腕骨: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处(见图3-9-1)。

  (3)拔罐方法 风证、湿证采用单纯拔罐法;寒证拔罐后再艾灸10分钟;热证采用刺络拔罐法。

  (四)指关节

  (1)配穴 中渚、后溪、八邪。

  (2)定位 中渚:手背,当无名指(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第5掌骨间凹陷处(见图3-9-2)。

  图 3-9-2 中渚、后溪、八邪

  后溪: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仰掌,握拳,第5掌指关节后,有一皮肤皱褶突起,其尖端为取穴部位,见图3-9-2)

  八邪:手背各指蹼后方赤白肉际处,左右共8穴(见图3-9-2)。

  (3)拔罐方法 风证、湿证采用单纯拔罐法;寒证拔罐后再艾灸lO分钟;热证采用刺络拔罐法。

  (五)髋关节

  (1)配穴 环跳、悬钟。

  (2)定位 环跳: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骨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侧卧位,下面的腿伸直,以拇指指关节横纹按在大转子头上,拇指指向尾骨尖端,当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23-3)。

  nbsp; 悬钟: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见图2-23-3)。

  (3)拔罐方法 风证、湿证采用单纯拔罐法;寒证拔罐后再艾灸10分钟;热证采用刺络拔罐法。

  (六)髋关节

  (1)配穴 梁丘、膝眼、阳陵泉。

  (2)定位 梁丘: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上,髌底上2寸(下肢用力蹬直时,髌骨外上缘上方可见一凹陷,此凹陷正中处为取穴部位,见图3-9-3)。

  图 3-9-3 梁丘、膝眼

  膝眼:屈膝,在髌韧带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