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战

明代:刘基

  凡兴师深入敌境,若彼坚壁不与我战,欲老我师,当攻其君主,捣其巢穴,截其归路,断其粮草,彼必不得已而须战,我以锐卒击之,可败。法曰:「我欲战,敌虽深沟高垒,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

  三国,魏明帝景初二年,召司马懿于长安,使将兵往辽东讨公孙渊。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度渊以何计得策?」懿曰:「弃城预走,上计也;〔据辽水以〕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曰:「三者何出?」懿曰:「唯明君能量彼我,预有所弃,此非渊所及也。」曰:「往还几日?」对曰:「往百日,还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一年足矣。」遂进兵。渊遣将帅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余里。诸将欲击之,懿曰:「此欲老吾兵,攻之正堕其计。此王邑所以耻过昆阳也。彼大众在此,巢穴空虚。直抵襄平,出其不意,破之必矣。」乃多张旗帜,欲出其南,贼尽锐赴之。懿潜济以出其北,弃贼直趋襄平;贼将战败,懿围襄平。诸将请攻之,懿不听。陈珪曰:「昔攻上庸,旬日之半破坚城,斩孟达。今日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之。」懿曰:「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较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失半而克,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而计粮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而雨水乃尔,攻具不设,促之何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忧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恃其众,故虽饥困,不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若求小利而惊之,非计也。」既而雨霁,造攻具攻之,矢石如雨,粮尽窘急,人相食,乃使其将王健、柳甫乞降,请解围,当君臣面缚,懿〔不许,〕皆斩之。渊突围而走,懿复追及梁水上杀之,辽地悉平。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译文

  大凡出兵深入敌境作战,如果敌人固守营垒而不同我决战,企图以此疲惫拖垮我军,对此我军应当转攻其国君所在之处,捣毁其后方老巢,阻截其退归之路,切断其粮草供应,迫使敌人不得不脱离营垒而出战,我乘机以精锐部队进击它,就可以打败敌人。诚如兵法所说:“我军要想与敌决战,敌人即使凭据深沟高垒,但也不得不脱离营垒而同我决战,这是由于我军攻击其必然回救之处的缘故。”三国魏景初二年,明帝曹叡把太尉司马懿从长安召回京师洛阳,命他率军前往辽东征讨公孙渊。魏明帝问道:“四千里远征作战,虽说要用奇谋取胜,但也要有足够的兵力,不应当过于计较军费开支的多少。据你推测,公孙渊将采取什么样的计谋对策?”司马懿回答说:“放弃城邑而预先逃走,这是上策;凭据辽水以抗拒我军,这是中策;坐守襄平而单纯防御,这是他成为俘虏的最下策。”明帝问:“这三种计策,公孙渊将会采用哪一种呢?”司马懿答道:“只有贤明智慧之人才能正确估量敌我力量的对比,并能预先对所用计策作出正确取舍,而这并不是公孙渊所能做到的。”明帝又问:“此次出征往返将用多少天?”司马懿回答说:“去时行军一百天,回来路上一百天,进攻作战一百天,用六十天进行休整。这样,一年时间足够了。”于是,司马懿率军向辽东进发。公孙渊派遣部将率领数万步骑兵进驻辽隧,构筑围墙堑壕二十余里,以此抵御司马懿进攻。魏军诸将都想立即发起进攻,但司马懿却说:“敌人构筑防御阵地,这是企图长期拖住和疲惫我军,进攻它正好落入其圈套。这正是王莽时期王邑不肯绕过昆阳坚城而强攻硬打,几乎导致全军覆没的严重教训。敌人主力集中在这里,其老巢必定空虚,我军舍此不攻而直捣襄平,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打败公孙渊是必定无疑的。”于是,便命令魏军多插旗帜,伪装成要出击敌人阵地之南端的样子,将敌人的全部精锐吸引到这里。司马懿却率领大军偷偷越过辽隧向北,放弃眼前敌人不打而直趋襄平,一路打败敌将的拦截,顺利地完成了对襄平的包围。这时,众将又请求迅速攻城,但司马懿均未同意。随军司马陈珪提出疑问说:“以往您率军攻打上庸,只用了五天即破城杀了孟达。如今长途跋涉而来,却变得安稳缓慢起来,对此,我实在有些迷惑不解。”司马懿耐心解释说:“上庸之战,孟达当时兵少而粮食够吃一年,我军将士数相当孟达军的四倍,但粮食则不够一个月食用,以仅有一个月存粮的部队去与有一年存粮的敌人相较量,怎么可以不采取速战速决?用四倍于敌的兵力去打击敌人,即使损失一半兵力而战胜了敌人,还是应当干的。因为,这不是从计较人员伤亡,而是从计较粮食多少这一情况出发,所采取的作战行动。如今的形势是敌众我寡、敌饥我饱,加之大雨不停,攻城器械未备,似此而急忙进攻又有什么作为呢?我军从京师洛阳出发以来,我所担心的不是敌人向我军进攻,而是担心敌人不战而逃。现在敌人的粮食将要用尽,而我军对敌尚未完成合围之势;如果采取掠夺其牛马、抄取其柴草,那么,这就无异于驱使敌人逃跑。战争是一种诡诈多变的行动,善于因变制敌才能取胜。敌人凭恃其兵多,因此虽已处于饥饿困难的境地,但却仍然不肯束手待毙。对于此种敌人,我们应当伪装成无能为力的样子稳住它。如果我们贪求小利而惊跑他们,这不是好的计谋所为。”不久,雨过天晴,司马懿令部队制作攻城器械,并迅速发起进攻,箭飞如雨,攻势迅猛。城中敌人顿时陷于粮尽的困难境地,饥饿严重以至发生人吃人现象。公孙渊窘急无奈,便派部将王建、柳甫出城乞降,请求解除对襄平城的围困,并表示公孙渊君臣一定自缚前来请罪归附。但司马懿断然拒绝,并将王、柳二将杀掉。公孙渊见派将乞降未成,便突围而逃;司马懿挥军紧追,赶到梁水岸边将其击杀。至此,辽东地区完全平定。
参考资料:
1、 佚名.360doc.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28/19/13370732_444531781.shtml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