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

明代:冯梦龙

  【原文】

  高帝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上在洛阳南宫,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偶语。以问留侯,对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诛皆仇怨,故相聚谋反耳。”上忧之。曰:“奈何?”留侯曰:“上生平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数窘我。”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则群臣人人自坚矣。”乃封齿为什邡侯,群臣喜曰:“雍齿且侯。吾属无患矣。”

  〔评〕温公曰:“诸将所言,未必反也。果谋反,良亦何待问而后言邪?徒以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群臣往往有觖望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耳!”袁了凡曰:“子房为雍齿游说,使帝自是有疑功臣之心,致三大功臣相继屠戮,未必非一言之害也!”由前言,良为忠谋;由后言,良为罪案。要之布衣称帝,自汉创局,群臣皆比肩共事之人,若觖望自危,其势必反。帝所虑亦止此一著,良乘机道破,所以其言易入,而诸将之浮议顿息,不可谓非奇谋也!若韩、彭俎醢,良亦何能逆料之哉!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译文

译文
  汉高祖刘邦即帝位之后,封赏了建立大功的臣子二十多人,还没有封赏的将领,为了争夺奖赏而争相表功,没完没了。汉高祖住在洛阳南宫的时候,看到将军们常常聚在一起窃窃私语,于是召见张良询问,张良说:“陛下由平民的身份而取得天下,今天已贵为天子。但是所分封的对象都是自己的旧友,而往日和陛下有仇怨的都遭到了诛杀,将军们担心自身的安危,因此聚在一起密谋造反。”汉高祖感到十分不安,问张良:“该怎么办呢?”张良说:“陛下生平最讨厌的,而大臣也都知道的人,是谁?”汉高祖说:“雍齿曾经多次让我难堪,我一直想要杀他,但是他功劳颇多,因此不忍心。”张良说:“现在情况紧急,臣认为陛下首先要封为侯的就是雍齿,那么其他大臣就不会再心存疑虑了。”于是汉高祖封雍齿为什邡侯,群臣高兴地说:“连雍齿都能封侯,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评译
  司马温公说:“将军们所谈论的未必一定是有关谋反的事;他们如果真的有造反的意图,张良也不会等到高祖询问的时候才说。张良只是因为高祖在即帝位的初期,便以个人的爱憎行赏论罪,造成诸臣的不安,因此才忠言劝谏,改变了高祖的作风。”袁了凡说:“张良替雍齿游说,导致高祖对功臣的不信任,致使日后三大功臣都遭到诛杀,未尝不是张良的一句话所种下的祸根。”从前者来看张良是个忠臣,从后者来看张良却是个祸首。我认为刘邦以平民身份建立汉朝,所有的大臣都是当年并肩征战的伙伴,如果人心不安必定会产生谋反,高祖所忧虑的也是这些。张良借高祖问话道破了高祖的心意,因此高祖能轻易接受张良的建议,平息群臣的疑虑,不能不说张良的计谋是非常高明的。至于说日后韩信、彭越等功臣的被诛杀,又岂是张良所能预料到的呢?

注释
①急:情况紧急。
②温公:司马光,封温国公。
③韩、彭俎醢:汉诛杀韩信三族,又诛彭越,醢其肉赐诸侯。俎醢:剁为肉酱。

参考资料:
1、 佚名.360doc.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930/14/11896251_318181637.shtml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汉族,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梦桂,善画。弟梦熊,太学生,曾从冯梦龙治《春秋》,有诗传世。他们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