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阴)

明代:李时珍

  缓脉:去来小驶于迟《脉经》。一息四至。戴氏。如丝在经。不卷其轴。应指和缓。往来甚匀。张太素。如初春杨柳舞风之象。杨玄和。如微风轻飐柳梢。滑伯仁。

  缓脉在卦为坤。在时为四季。在人为脾。阳寸阴尺。上下同等。浮大而耎。无有偏胜者。平脉也。若非其时。即为有病。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不微不弱者。即为胃气。故杜光庭云:欲知死期何以取。古贤推定五般土。阳土须知不遇阴。阴土遇阴当细数。详《玉函经》。

  【体状诗】

  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飐轻风,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

  【相类诗】

  见迟脉

  【主病诗】

  缓脉营衰卫有余,或风或湿或脾虚,上为项强下痿痹,分别浮沉大小区。

  寸缓风邪项背拘,关为风眩胃家虚,神门濡泄或风秘,或是蹒跚足力迂。

  浮缓为风。沉缓为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脉诀》言:缓主脾热口臭,反胃、齿痛、梦鬼诸病。出自杜撰。与缓无关。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时人谓之李东璧。号濒湖,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中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其著有《濒湖脉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