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牙

明代:薛己

夫齿属足少阴肾经,牙床属手足阳明经。小儿寤寐,不时切牙,其所致之经不同,或本于心经之热,或本于肝经之热,或本于脾肺肾经之热。若发热饮水,叫哭而搐者,心经实热也。

睡因惊悸,合面而卧者,心经虚热也。面青目札,呵欠项强烦闷者,肝经实热也。手寻衣领,及乱捻物者,肝经虚热也。发搐目青面赤,肝经风热也。烦闷喘促,见于申酉时者,肺经热也。胸满气急,喘嗽上气,肺感风寒也。见于亥子丑时者,肾经热也。眼目畏明,及无睛光,或解颅下窜,胎禀肾虚也。饮水口中气热,胃经实热也。饮汤口中气冷,胃经虚热也。

发搐呵欠面黄,脾虚发惊也。心经实热用泻心汤,虚热用导赤散。肝经实热先用柴胡清肝散治肝火,后用六味丸生肝血,肝经风热亦用前药,虚热则用六味丸。肺经实热用泻白散;虚热用保肺汤。肾经实热,用六味丸减茱萸二两,以生地易熟地;虚用地黄丸。胃经实热,用泻黄散;虚用异功散。脾虚发惊,用五味异功散。若乳母多食膏粱浓味,致儿切牙者,用清胃散。

治验一小儿七岁,素喜食甘味,两手发热,夜睡切牙,用泻黄散而愈。后不守戒,仍作,用大黄等药,前症益甚,更滞颐弄舌手足冷。余谓∶此脾胃复伤而虚甚也。用六君子加柴胡、升麻,治之渐愈;又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升麻而痊。

一小儿面素痿黄,或时变青,饮食过多,睡面切牙,服克伐之剂,口舌生疮,大便泄青,发搐痰盛,唇青手冷,用六君加木香、柴胡、升麻,数剂而安。但饮食后,腹膨作嗳,用四君子汤为细末,不时煨姜汤调服少许,月余而痊。

一小儿十五岁,盗汗面赤,睡中切牙。自服清胃散,前症益甚,更遗精晡热,口干倦怠,余用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而痊。

一小儿十四岁,素食膏粱炙 ,睡中切牙,此脾胃积热,先用清胃散及二陈、黄连、山楂、犀角各数剂,间服补中益气汤而愈。

一女子十四岁,发热作渴,月经先期,睡中切牙,此肝脾二经虚热也,用加味逍遥散而安。

后因怒,前症俱作,用柴胡栀子散而瘥。

一小儿夜间切牙,或盗汗,或便血。审其母,怀抱郁结,又兼便血。用加味归脾汤、加味逍遥散与母兼服,其子亦愈。

一小儿因母食膏粱醇酒,睡中切牙,或时鼻衄,右腮鼻准色赤。先用加味清胃散、加味逍遥散与母服,儿亦愈。

一小儿病后不语,睡中切牙,惊悸饮水,困倦少食,用化痰镇惊等药益甚。余谓属心脾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为主,佐以五味异功散、秘旨安神丸,诸症顿愈。

一小儿感冒风邪,咳嗽喘逆,不时切牙,右腮色赤,此肺经客热,用洁古黄 汤,一剂而痊。后因停食,腹胀咳嗽,鼻塞切牙。用六君子汤加桔梗、桑皮、杏仁,一剂而愈。

一小儿切牙,审知因母大怒,先用小柴胡汤加山栀、牡丹皮治之,母子并愈。

洁古黄 汤

人参 黄 茯苓 白术 芍药(各一钱) 干姜 陈皮 藿香(各五分)

上水煎服。

保肺汤(方见伤风咳嗽)

柴胡栀子散

柴胡清肝散(二方见发热)

补中益气汤(方见虚羸)

小柴胡汤(方见痉症)

二陈汤(方见寒吐)

泻黄散(方见脾脏)

泻心汤

导赤散

秘旨安神丸(三方见心脏)

泻白散(方见肺脏)

地黄丸(方见肾脏)

六君子汤

归脾汤

四君子汤

加味逍遥散

清胃散

异功散(六方见内钓)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于公元1486~1558年。薛己幼承家学,得父薛铠之传。早年即以外科闻名,后通擅各科,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正德年间,选为御医,擢太医院判。嘉靖初,为太医院使,后因事告归。当时医界承元代遗风,重视降火,有的医者动辄恣用寒凉之剂克伐生气,对此流弊,薛己提出责疑:“世以脾虚误为肾虚,辄用黄柏、知母之类,反伤胃中生气,害人多矣。”于是援引经旨,致力著述,潜心研究,立一家之言,重视甘温以升发脾胃之阳气,临证注重脾与肾、命之辨证,治疗用药以温补著称,对后世医家之温养理虚,颇多启发。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