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吐下

明代:薛己

钱仲阳云∶吐泻壮热不食,或乳不消,是伤乳也。宜白饼子下之,后用益黄散和胃。若吐泻身温不乳,大便青白,此上实下虚也,用益黄散加减治之。大凡吐泻身温,乍凉乍热,气粗,大便黄白,吐乳不消,此伤风热也,先服大青膏发散,后服益黄散和胃。若吐泻身热多睡,能乳吐痰,大便黄水,胃虚也,先用白术散生津止渴,后用大青膏、钩藤饮发散风邪。若夏至后,吐泻身热,或吐乳泻黄,此伤热乳也,用玉露散之类。凡泻乳腹痛,按之而哭者,食积痛也,用白饼子下之;按之不哭者,脾胃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补之;手足指冷者,脾气虚寒也,用异功散加木香;伤风吐泻者,风木克土脾也,亦用前药。若饮热乳而泻黄者,湿热壅滞也,用四苓散;如不愈,或反甚者,元气复伤也,用白术散。泻而腹中重坠者,脾气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若服克滞之药,而腹中窄狭者,脾气虚痞也,用六君子汤。若面黄泻青,脾虚而肝乘之也,用六君、柴胡、升麻、木香。若多噫泻黄,心脾气虚也,用六君、炮姜、升麻。生下半月、旬日内吐者,止宜调治其母,恐婴儿脏腑脆弱,不胜药饵故也。

治验一小儿盛暑吐泻,米谷不化。或用黄连香薷饮之类,腹胀作痛,手足指冷,此脾气虚而伏阴在内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木香治之而愈。先君尝云∶凡暑令吐泻,手足指热,作渴饮冷者,属阳症,宜清凉之剂;手足指冷,作渴饮热者,属阴症,宜温补之剂。故凡病属阴症,误用寒凉之药,死后手足青黯,甚则遍身皆然,于此可验。

一小儿吐泻乳食,色白不化,露睛气喘,此脾肺不足,形病俱虚也,先用异功散加柴胡、桔梗顿愈,再用补中益气汤而安。

一小儿吐泻惊悸,困倦腹胀,此心火虚而脾土怯也,用六君、茯神、酸枣仁而愈,又用秘旨保脾汤乃瘥。

一小儿吐泻,惊搐项强,乃脾伤而肝侮,形气虚而病气实也,用异功散加钩藤钩补脾平肝而愈。

一小儿吐泻,呵欠顿闷,不语畏明,属脾肺不能生肝肾也,用异功散补脾肺,地黄丸补肝肾遂痊。

一小儿吐泻,腹胀不乳,此脾胃伤也,先用香砂助胃膏而饮食进;后用六君子汤,而脾胃健。

一小儿寒热作呕,饮食不入,按其腹则哭,此饮食停滞也,先用大安丸遂安。但唇目抽动,大便稀黄,此病邪去而脾气虚弱也,用六君子汤以补脾土,钩藤钩以平肝木悉愈。

一小儿白睛多,唇色白,停食吐泻,困睡惊悸,久治不愈。余曰∶惊悸为心血虚怯;困睡为脾气虚弱;皆禀脾肾不足所致也。用补中益气汤及六味丸加鹿茸而愈。

一小儿未周岁,气短喘急,乳食少进,时或吐乳,乃脾伤而食积也,先用六君、山楂、枳实渐愈;后吐泻作渴,用胃苓膏以治吐泻,白术散以生胃气而安。

一小儿四岁,每饮食失节,或外惊所忤,即吐泻发搐。服镇惊化痰等药后,患益甚,饮食不入,药食到口即呕,余用白术一味和土炒黄,用米泔水浓煎,不时灌半匙,尚呕;次日微呕;又一日不呕,渐加至半杯,月余而愈。

一小儿停食吐泻,身热作渴,泻下红白,或青黄色,服香连丸而愈。甚兼手足指冷,余谓始为实终为虚也,用补中益气汤加木香、肉果而愈。

一小儿伤食吐泻,大便溏泄,或青绿色,睡而露睛,手足指冷,额黑唇青,此中气虚弱,寒水侮土也,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木香、附子,一剂而愈。后患吐泻不已,先用胃苓散,后用异功散而安。

一小儿寒热呕吐,或泻青色,余谓脾虚肝木所乘也,用六君、柴胡、升麻治之而愈。后因惊寒热,寅卯时益甚,小便频数,久而不愈,此肝火血虚,先以小柴胡汤加白术、茯苓、当归二剂,顿止,又用地黄丸而愈。

车前子散 治暑月霍乱,吐泻烦闷,引饮不止,小便不利。

白茯苓 猪苓 香薷 车前子(炒) 人参(各等分)

上为末,灯心汤调下。

不换金正气散 治脾胃不和,寒热往来,脏腑虚热,霍乱吐泻。

浓朴(姜制) 藿香 陈皮 半夏 苍术(米泔浸) 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服。

二顺散 治中暑霍乱,吐泻烦闷燥渴,小便赤涩,便血肚疼。

猪苓 泽泻 茯苓 白术 甘草(炙) 桂 干姜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各一两)

上为末,每服半钱,不拘时,水调下,或水煎服。

又酿乳法 治胃虚吐泻,睡中吐舌,摇头呕乳,额上汗流,惊 面黄,令儿饥饮。

人参 木香 藿香 沉香 陈皮 神曲 麦芽(各等分) 丁香(减半)

上每服四钱,姜十片,紫苏十叶,枣三枚,水煎,每服半盏,令乳母食后,捏去旧乳方服,卧少时,却与儿乳。

胃苓汤 又名胃苓散,为末蜜丸名胃苓膏。治肠胃受湿,呕吐泄泻。

白术 茯苓 泽泻 浓朴 猪苓 陈皮 甘草(炒。各等分) 桂(少许)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水、灯芯、陈皮煎汤调下。若停食吐泻,小便短少,腹胀作痛,用此以分利之。更用六君子汤以调补脾胃。

益黄散(方见脾脏)

理中汤(方见咳嗽)

助胃膏(方见热吐,一名香砂助胃)

白饼子(方见发搐)

白术散(方见积痛)

钩藤散(方见慢惊)

玉露散(方见热泻)

五苓散(方见五淋)

香薷饮(方见呕吐)

定命饮子

异功散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三方并见内钓)

大青膏(方见肝脏)

补中益气汤

大安丸(二方见虚羸,即保和丸加白术)

香连丸(方见诸痢)

小柴胡汤(方见痉症)

四苓散(方见五淋,五苓散去桂)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于公元1486~1558年。薛己幼承家学,得父薛铠之传。早年即以外科闻名,后通擅各科,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正德年间,选为御医,擢太医院判。嘉靖初,为太医院使,后因事告归。当时医界承元代遗风,重视降火,有的医者动辄恣用寒凉之剂克伐生气,对此流弊,薛己提出责疑:“世以脾虚误为肾虚,辄用黄柏、知母之类,反伤胃中生气,害人多矣。”于是援引经旨,致力著述,潜心研究,立一家之言,重视甘温以升发脾胃之阳气,临证注重脾与肾、命之辨证,治疗用药以温补著称,对后世医家之温养理虚,颇多启发。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