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积寒热

明代:薛己

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其症至夜发热,天明复凉,腹痛膨胀,呕吐吞酸,足冷肚热,喜睡神昏,大便酸臭是也。有前症而兼寒热者,名曰食积寒热。若食在胃之上口者,吐之;胃之下口者,消之;腹痛痞胀,按之益痛者,下之;下后仍痛,按之则止者,补之。夹食伤寒者,先散之,用参苏饮;热甚便秘者,先利之,用大柴胡汤;如无外感,但只伤食不致于甚,保和丸调之。盖脾为至阴之脏也,故凡脾病者,至夜必热,热而兼矣。食未消者消之,则寒热自止;食既消者补之,则寒热自痊。

若手足并冷,喜热饮食,此中州虚寒也,宜温之;大便欲去不去,脾气下陷也,宜升之。若夜间或侵晨泄泻者,脾胃俱虚也,用四神丸。手足并热,作渴饮水者,脾胃实热也,用泻黄散。大便秘结,用大柴胡汤。手足虽热,口不作渴,大便不实者,用白术散。仍参腹痛腹胀,积痛积滞治之。

治验一小儿伤食腹胀,胸满有痰,余用异功散而痊。后复伤食,腹胀作痛,或用药下之,痛虽止而胀益甚,更加喘粗,此脾气伤而及于肺也,用六君、桔梗调补而痊。

一小儿腹胀恶食,寒热恶心,症类外感。余曰∶气口脉大于人迎,此饮食停滞也。用保和丸一服,诸症顿退。但腹胀未已,用异功散而痊。

一小儿伤风,咳嗽痰涌,用六君、桔梗、桑皮、杏仁而愈。后饮食停滞,腹泻胀痛,又用六君加山楂、浓朴而安。腹停食作呕,或用药下之,更加咳嗽,余谓此脾肺益虚,欲行调补,彼以为缓,乃服发表克滞之药,前症益甚,更加摇头,余用天麻散倍加钩藤钩及异功散而愈。

一小儿胸腹胀痛,寒热顿闷,以手按腹即哭,此饮食停滞也,先用保和丸一服,前症即愈,更加烦渴,按其腹不哭,此宿食去而脾气未复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柴胡治之而瘳。

一小儿饮食停滞,服消导之剂,饮食既消,热尚未退,此胃经虚热也。用六君子加升麻、柴胡,四剂而愈。

一小儿先因饮食停滞,服克伐之剂,更加腹痛,按之则止,余用六君子汤而愈。后腹伤食,服保和丸及三棱、槟榔之类,更加腹重善噫,此脾气虚而下陷也,仍用前汤加升麻、柴胡、一小儿面色青白,饮食难化,大便频泄,或用消积化痰等药,久不愈,余谓脾胃虚弱也,用六君子汤渐愈。或以为食积,宜驱逐之,遂反作泻,痰喘发搐。余谓∶脾气复伤,不能生肺,肺虚不能平肝,而作是症。先用六君加钩藤钩,饮食少进,又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而愈。

一小儿患前症腹痛,服攻下之剂,发热不已,大便不化,按其腹不痛,与冷水不饮,此食积去而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当归、升麻而愈。

三黄枳术丸 治伤肉湿面辛辣味浓之物,致填塞闷乱不快。

枳实(面炒,五钱) 黄连(酒浸炒) 大黄(湿纸裹煨) 白术(各一两) 黄芩(五钱)

上为末,汤浸 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临时量所伤多少,加减服之。

大柴胡汤(方见痉症)

四神丸(方见惊泻)

六君子汤

五味异功散(二方见内钓)

泻黄散(方见脾脏)

白术散(方见积滞)

保和丸(方见虚羸)

加减肾气丸(方见腹胀)

天麻散(方见百 内嗽,即天麻丸)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于公元1486~1558年。薛己幼承家学,得父薛铠之传。早年即以外科闻名,后通擅各科,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正德年间,选为御医,擢太医院判。嘉靖初,为太医院使,后因事告归。当时医界承元代遗风,重视降火,有的医者动辄恣用寒凉之剂克伐生气,对此流弊,薛己提出责疑:“世以脾虚误为肾虚,辄用黄柏、知母之类,反伤胃中生气,害人多矣。”于是援引经旨,致力著述,潜心研究,立一家之言,重视甘温以升发脾胃之阳气,临证注重脾与肾、命之辨证,治疗用药以温补著称,对后世医家之温养理虚,颇多启发。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