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痈

明代:薛己

张仲景云∶肠痈之症,因饮食积热,或母食辛热之物所致,小腹按之则痛,小便数似淋,腹急恶寒,身皮甲错,或自汗恶寒。若脉迟紧未有脓者,用仙方活命饮,以解其毒。脉洪数已有脓者,服太乙膏,以下其脓。小腹疼痛,小便不利者,脓壅滞也,牡丹皮散主之。窃谓∶经云∶肠痈为病不可惊,惊则肠断而死。故坐卧转侧之间,须令徐缓,时少饮薄粥,及用八珍汤,固其元气,静养调理,庶可保也。

一小儿小腹作痛,小便如淋,身皮甲错,此肠痈也,脓已成,用薏苡仁汤、排脓散而痊。

一小儿腹中作痛,时或汗出,身皮甲错,小便如淋,脉滑数,脓已成也,用大黄汤一剂,下脓甚多,又用薏苡仁汤而痊。

一小儿小腹胀痛,脉浮数,按之迟紧,不时畏寒,大便或欲去而不去,小便频而短,此为肠痈,但脓未成耳。不信,或作痢症,恪用清热分利之剂,诸症蜂起而殁。

一小儿停食腹胀痛,二便不利,服草果、良姜之类,更加发热作渴,脉洪大而数。余曰∶此饮食滞而蕴热,将成脓矣,前药非其治也。不信,仍服之,腹发赤晕,大便下脓而殁。

一小儿患肠痈,先用太乙膏,后服牡丹皮散下脓而愈。后因跌,腹内作痛,遍身皆赤,良久身黯而殁,盖肠断故也。

大黄汤 治肠痈,小腹坚肿,按之则痛,肉色如常。或 赤微肿,小便频数,汗出憎寒,脉迟紧,脓未成也,急服之。

大黄(炒) 朴硝(各二钱) 牡丹皮 栝蒌仁 桃仁(去皮尖。各二钱)

上每服二三钱,水煎。

薏苡仁汤 治肠痈,腹中痛,烦躁不安,或胀满不食,小便涩滞。

薏苡仁 牡丹皮 桃仁(各三两) 栝蒌仁(四两)

上每服四钱,水煎。

桃仁汤 治肠痈,腹中痛,烦躁不安,壅痛,大便闭涩。亦有绕脐生疮者,但用此药无妨。

桃仁 大黄(炒) 牡丹皮 芒硝 犀角(镑) 冬瓜仁(研。各二钱)

上水煎,入犀角末服。

牡丹皮散 治肠痈,腹濡而痛,时下脓汁或下血。

牡丹皮 人参 天麻 白茯苓 黄 (炒) 薏苡仁 桃仁 白芷(炒) 当归 川芎 官桂 甘草(各五分) 木香(二分)

上每服三五钱。

仙方活命饮(方见热毒疮疡)

太乙膏(方见跌扑外伤)

八珍汤(方见发热不止)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于公元1486~1558年。薛己幼承家学,得父薛铠之传。早年即以外科闻名,后通擅各科,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正德年间,选为御医,擢太医院判。嘉靖初,为太医院使,后因事告归。当时医界承元代遗风,重视降火,有的医者动辄恣用寒凉之剂克伐生气,对此流弊,薛己提出责疑:“世以脾虚误为肾虚,辄用黄柏、知母之类,反伤胃中生气,害人多矣。”于是援引经旨,致力著述,潜心研究,立一家之言,重视甘温以升发脾胃之阳气,临证注重脾与肾、命之辨证,治疗用药以温补著称,对后世医家之温养理虚,颇多启发。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