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骨疽

明代:薛己

多骨疽由疮疡久溃,脾胃亏损,气血不能营于患处,邪气陷袭,久而筋烂骨腐,故骨脱出,非禀胎所有也。当补脾胃壮元气,内用大补汤、地黄丸,外以附子饼、葱熨法,祛散寒邪,补接元气,则骨自脱疮自敛。若用克伐之剂,复伤真气,鲜有不危。婴儿患之,当调补乳母,外用葱熨,以岁月除之,尤不可用追蚀之药。

一小儿足内患之,日流清脓,恶寒发热,大便去而不了,皆元气虚而下陷也,先用补中益气汤加干姜、肉桂,诸症渐复,乃用十全大补汤及如圣饼,出碎骨而愈。

一小儿臂患之,时出清脓,恶寒发热,此元气虚也,朝用补中益气汤,夕用四君、归、,半载常出细骨一块,又用六味丸而愈。

一小儿患之目睛白多,饮食难化,手足并冷,此禀命门火衰而脾胃虚寒也,先用八味丸、异功散、如圣饼出碎骨,乃用六味丸、大补汤而愈。若攻疮邪不固元气,必不活矣。

一小儿十四岁,闪足腕间,用败毒之剂,肿硬色黑,余谓此元气虚而外寒凝滞也,用回阳膏、六君、肉桂十余剂,肿黯渐消;又用冲和膏、托里散,余毒渐软;又佐以大补汤,针之出清脓甚多,即恶寒发热,此阳随阴散而气虚也,用六君加肉桂、参、 各二钱,寒热顿止;却用八珍汤、托里散、豆豉饼而愈。

一小儿足跗肿硬,肉色不变,形气倦怠,外敷内服皆败毒耗气之药。余谓∶经云形伤痛,气伤肿。乃禀赋足三阴虚羸之症也,当滋补元气,若行攻伐,虚虚之祸不免矣。彼以为迂,仍用前药,足跗变黯肿至脚腕,余用大补汤、异功散各五十剂,以调补脾胃;及葱熨患处,祛散寒邪,补接阳气,漫肿渐消,疮肉赤色,旬日而溃,此元气渐复之善症也。然固元气充实,瘀肉可腐,新肉可生。又惑于速效之说,敷追蚀生肌之药,患处复黯,七恶并臻而殁。

十全大补汤(方见腹痈)

补中益气汤(方见肌肉不生)

八珍汤(方见发热不止)

托里散(方见热毒疮疡)

如圣饼

葱熨法

豆豉饼(三方见流注)

冲和膏(一名阴阳散,方见寒凉之药)

八味丸(即六味地黄丸加肉桂、附子各一两,方见作渴)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于公元1486~1558年。薛己幼承家学,得父薛铠之传。早年即以外科闻名,后通擅各科,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正德年间,选为御医,擢太医院判。嘉靖初,为太医院使,后因事告归。当时医界承元代遗风,重视降火,有的医者动辄恣用寒凉之剂克伐生气,对此流弊,薛己提出责疑:“世以脾虚误为肾虚,辄用黄柏、知母之类,反伤胃中生气,害人多矣。”于是援引经旨,致力著述,潜心研究,立一家之言,重视甘温以升发脾胃之阳气,临证注重脾与肾、命之辨证,治疗用药以温补著称,对后世医家之温养理虚,颇多启发。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