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受病之由

明代:薛己

痘疹之由,因儿在胎,食母五脏血秽,伏于命门,或至天行时气,或惊骇跌扑,或饮食所伤,因而发之,状类伤寒。其症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嚏喷,足稍冷,耳冷尻冷,多睡睡惊,耳后有红丝赤脉,此其候也。五脏各具一证,肝藏水 ,肺藏脓 ,心藏 ,脾藏疹,归肾变黑。盖以太阳起于右肾之下,煎熬左肾,足太阳膀胱寒水夹脊上流,上头下额,逆手太阳,丙火不得传道,逆于面上,故显是诸症。盖壬癸寒水克丙丁热火故也。

凡疮疹初起,一发便出尽者必重。疮夹疹者,半轻半重。稀少者轻,里外微红者轻,外黑里赤者微重,外白里黑者太重,疮端里黑点如针孔者势剧也。青干紫陷,睡昏汗出不止,烦躁热渴,腹胀啼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于公元1486~1558年。薛己幼承家学,得父薛铠之传。早年即以外科闻名,后通擅各科,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正德年间,选为御医,擢太医院判。嘉靖初,为太医院使,后因事告归。当时医界承元代遗风,重视降火,有的医者动辄恣用寒凉之剂克伐生气,对此流弊,薛己提出责疑:“世以脾虚误为肾虚,辄用黄柏、知母之类,反伤胃中生气,害人多矣。”于是援引经旨,致力著述,潜心研究,立一家之言,重视甘温以升发脾胃之阳气,临证注重脾与肾、命之辨证,治疗用药以温补著称,对后世医家之温养理虚,颇多启发。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