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曰类搐

清代:文晟

幼科所云惊风余症也,其实则为暑为疟为痢为咳嗽为丹毒为疮痘为霍乱为客忤中恶,各审其症,一药可愈。若药不对症,延久热盛,小儿阴血未充,不时壮热,则神气昏闷;血不荣筋,则手足搐掣。正与《内经》之诸热瞀纵皆属于火之例相符,故以诸症,皆列类搐条下,各根据本门用方,庶与误搐非搐之寒热虚实不相混。

暑证

阳暑,即中热 是也。其症初起面垢,身热自汗,烦躁不安,唇舌皆赤,气出如火,大

白虎汤 治阳暑发热头痛,大渴大汗,便秘尿赤,烦躁不安。

熟石膏(三钱) 知母(二钱) 炙草(一钱) 晚稻米(一两) 水煎服。

却暑丹 治小儿伤暑,误用风药致心神昏闷,烦躁不安,甚则搐搦。

漂白术 白茯苓 猪苓 泽泻 炙草 黄芩(各五钱) 青化桂川黄连(各三钱) 镜辰砂(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二三丸,麦冬汤下,或十中取一。加麦冬煎服亦可。如阳暑脉虚兼吐泻者,取此方十分之二,去黄连、黄芩,加香薷八分,扁豆一钱,姜一片,水煎,温凉服。

益元散(即六一散)

滑石(三两,水飞过) 甘草(五钱)

共为末,每服三钱,新汲水调。此为治暑要药。方内加辰砂,水飞,二钱,尤好。

阴暑

膏粱之儿,畏暑贪凉,不避寒风,或居深堂广厦,乍寒乍热,不谨衣被,以致寒邪袭于肌表,其症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痛。此以夏月受寒,虽名阴暑,实伤于寒也。

治宜温散,无汗用五积散。前症兼有汗口渴、恶寒发热,用清暑益气汤。

五积散 治阴暑受寒,头痛无汗恶寒,身体拘急,四肢酸痛。

白芷 广皮 川朴 桔梗(各七分) 枳壳(五分) 川芎 当归 白芍 云苓(各一钱) 漂苍术 制半夏 嫩桂枝(各八分) 炮姜 炙草(各五分) 生姜(三片) 红枣(三枚) 水煎服。

清暑益气汤 治伤暑烦热自汗,口渴,恶寒发热。

人参(六分) 炙黄 漂白术 粉葛(各一钱) 泽泻 黄柏 青皮 神曲(煨) 炙草(各五分五味子(捶扁,三分) 生姜(二片) 大枣(三枚) 水煎热服。

如兼腹痛泄泻,去黄柏,加炒白芍、茯苓各钱半。

通治千金消暑丸 治中暑昏闷,并伏暑停食呕吐泄泻。

半夏(醋炙,四两) 茯苓 甘草(各二两)

研细末 姜汁和丸,绿豆大,每五六十丸,开水下。如昏迷不醒,即碾灌之。又方,去茯苓、甘草,加贝母四两,如前法和丸,治中暑甚效。

小儿中暑吐泻或卒然昏倒

背阴侧柏叶捣汁三匙,生蜜三匙,井水一杯,开水一杯,调灌即愈。

疟疾

其症初起,呵欠烦闷,发热口渴,面带黄白,额有汗,一哭汗出,其热稍减,不久复热如故,喉内痰鸣,一哭即呕,呕则痰出,每日如此者,即疟病也。此症为少阳为主,早能和解表里,则疟邪霍然而散。多有误认惊风,轻施镇坠,阻遏荣卫,邪不得出,以致神情愦乱,临疟而搐。宜用清脾饮解之。余详后“疟疾”。

清脾饮 治小儿热疟作搐,不必治搐,惟治其疟。

青皮 陈皮 柴胡 漂白术 云苓 草果仁 制半夏 川浓朴(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水煎,临发前一时热服,三次必效。又方,未发前一时,以蛇蜕塞鼻,男左女右,过时取去,效。余详后简便方。

痢疾

其症初起,两眉经HT 而多啼,由腹痛也。烦躁不安,由里急后重也。数至厕而不能便,或赤白相兼,或单红单白,是其候也。按此症虽由内伤饮食,莫不由外感而发。但以人参败毒散加陈仓米三钱散之,其病即减。设有饮食停滞,轻则消导之,重则疏通之,去其积垢,无不愈者。又单方,香菌五钱,红糖、白糖各二钱五分,煎汤服之立愈。余详后“痢疾”。

咳嗽

其症初起,面赤唇红,气粗发热,咳来痰鸣,或眼胞微浮,额上汗出。此外有感冒,寒热伤肺,急宜疏解。若寒者应辛散而反凉泻,热者应凉泻而用浮升,以致声音不转,眼翻手搐,宜用《集成》金粟丹。惟初起疏解,原未立方,兹拟仍用人参败毒散加杏仁七枚,煎服二三剂。人参败毒散见“误搐”。余症并详内科“咳嗽”。

小儿咳嗽不出声

紫菀微炒研末,杏仁去皮尖研如泥,等分,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五味子七粒煎

肺实咳嗽痰喘

葶苈子,隔纸炒为末,枣肉为丸如龙眼核大,每服一丸,白汤化下。

小儿痰壅喘咳

川贝母五钱,用淡姜汤润湿,饭上蒸过,甘草半生半熟二钱五分,其研细末,砂糖为丸龙眼核大,每一丸,米饮化服。

小儿百嗽不止

生姜自然汁一杯听用,蜂蜜四两炼熟听用,每用姜汁一匙,蜜二匙,白汤调服,每日五

丹毒

其症由心火炽盛,热与血搏,或起于手足,或发于头面胸背,游移上下,赤如丹砂,形如锦纹,其痛非常。凡自胸腹而散于四肢者易治,自四肢入而胸腹者难治。法宜砭,去恶血,内服《集成》沆瀣丹,方见“痢疾”,庶不致内攻作搐。倘医者不知针砭,仅妄用搽敷,必致作搐而死。或服连翘败毒散,方见“误搐”,加牛蒡亦可。

瓷锋砭法∶见后“丹毒”。

总治十种丹毒∶俱见后“丹毒”。

疮痈

按疮疖疥癣,小儿独多,治宜清热解毒,宜内托解毒,倘毒未先解,误用砒硫等毒药搽之,逼毒内入,以致疮忽自平,其症腹胀便秘,尿赤,面无血色,目闭不开,手足搐动,此毒瓦斯内致也。与外科之痈疽,偶伤风湿而手足搐搦者不侔,此宜速服雄黄解毒丸微下之,疮出则吉,不出加喘者死。方见后“中恶”。

霍乱

其症先伤于食,后感风寒,邪正相争,心腹绞痛,有上吐下泻者,其症稍轻。有上不得吐、下不得泄者,所以烦躁闷乱,俗名干霍乱,即绞肠痧。其症最急,速宜服盐汤探吐之,乃用藿香正气散,分理其阴阳也。

藿香正气散 治内伤脾胃,外感风寒,吐泻霍乱等症。

藿香枝 紫苏叶 大腹皮 广皮 桔梗 云苓 法半夏 神曲 白芷(各一钱) 川浓朴 炙甘草(各五分)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水煎服。

凡霍乱吐泻腹痛,忌用热汤,犯之必死,须待其吐泻后两时入服药过后,胃气稍复,渴凡霍乱呕吐不能受纳药食,速以新汲水和百沸汤各一杯,调匀,名阴阳汤,饮数口即定凡痰疟及宿食恶毒之物,阻隔中焦,腹胀欲作霍乱,急以盐汤顿服探吐尽痰,食即安。

霍乱吐泻诸药不效,绿豆、胡椒各二十一粒,研细,水煎一盅,加新汲水一盅,调服即安。又方,以六一散一二钱,浓姜汤调服,夏日更妙。六一散,即益元散,见上“伤暑”。

干霍乱

即绞肠痧。忽然心腹绞痛,上不得吐,下不得泄,痰壅腹胀,手足厥冷。急以食盐一两、生姜五钱,同炒黑色,水一碗煎汤温服,良久以指探喉中令吐之,或不吐即泻而愈。

绞肠痧亦有阴阳,阴痧,手足冷,看其身上有红点,以灯火于红点上淬之。阳痧,腹痛手足暖,以针刺两大拇指甲内侧离肉一韭叶许,出血即安。仍先自两臂捩下其恶血,令聚指

凡发痧手足冷腹痛

用温水一碗,令病患伏卧凳上,以手蘸水,拍其两膝弯,名委中穴,看其有紫黑点现,以针刺出恶血即愈。又法,以香油拍两手曲池穴,即两肘内弯处,以苎麻蘸油戛之,刮起紫疹即愈。近时用光钱蘸油刮两肘弯并背上出痧,甚效。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