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证类伤寒(表里附七十五)

元代:朱丹溪

伤食 右寸脉紧盛,痞满,又口无味液不纳谷,息匀。

痰证 呕逆头痛,脉浮而滑,痞满。

虚烦 不恶寒,不头痛,身疼。

香港脚 但疾起于脚。

表里附

无表里,至十三日后,大柴胡主之。脉数,不大便,瘀血也,抵当主之;过经不解,承气主之。

表里双见脉浮大表也,又烦渴小便赤,心下痞,治宜大柴胡、桂枝汤、五苓散。

脉浮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而反恶热,治宜栀子豉汤。

脉(迟弦)细,里也,又有里证,治宜小建中、小柴胡。

误下表未解,下之协热利不止,宜桂枝人参汤。腹痛喘渴,见各门下。

祖按∶伤寒第九至此条款,俱系伤寒变症,后有言及伤寒者,乃论杂症中参及之耳。凡治病辩得伤寒明透,则杂症皎然矣。盖伤寒专言足六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杂症则兼及手六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络。此之谓十二经配脏腑也,故分言之,以便览者。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其书按四时气候,详列诸病。先脉,次因,次证,次治,颇有条理,而分属处未免牵强。如霍乱、泄泻属夏三月,伤寒属冬三月,已为拘滞。至於以颠狂、惊痫、痔漏、脱肛分属冬、夏,益为无说矣。春三月之证,分别真阴、元阴、真阳、元阳,其意主先后天立说,亦牵合不能了了。案元朱震亨有《脉因证治》一书,国朝喻昌尝惜其不行,说见所撰《寓意草》。是书卷首无序,后有嘉禾石氏一跋,称岐黄家久奉为枕秘,因讹脱甚多,借得藏书家善本校录,似即震亨之书。然所载各方如左归丸、右归丸之类,皆出自张介宾《景岳全书》,而亦以古方目之。知其断非震亨所著矣。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