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各伤主方

清代:赵濂

伤章门者用当归红花饮。伤血海者用血竭煎。伤气海者用木香饮。伤中脘者用麻黄饮。

伤中会者用乳香饮。伤风门者用五加皮饮。伤丹田者用十大功劳饮。伤肺底者香附饮或五加皮饮。伤后胁者用象胆煎。伤腰者用杜仲饮。打伤扑心者用九龙饮。伤头者用羌活饮。伤手者用桂枝饮。伤囟门者及两太阳服麻芎丸(眼伤亦可服之)。伤鼻梁及结喉用紫金丹服之。伤两耳必晕闷,与下伤胸同一治法。伤胸前横骨下三节必吐血或咯红痰,服紫金丹童便浸煎,横骨下服胜金丹收功。伤心坎下必口噤心闷,行动不得,服夺命丹。伤心坎下至小腹,先服猛蝇散,再用行药。伤膀胱小腹,用灸脐散通之,再服行气活血药。脑后伤破服紫金丹、麻芎丸。

阴囊碎破先用封药,再用青鹑绒毛封之,又用桑皮线缝之,再服麻芎丸。伤左乳必发咳,先服紫金丹,次服胜金丸,再服六味地黄丸,方中加止咳药。伤右乳发呃,先用夺命丹三服,次服猛蝇散,服之后用活血理气之药。伤前胸后背用桔梗、青皮为引,服活血理气之剂。伤手用落得打草煎汤浸洗,服桂枝汤饮。伤腿用两头尖膏,再服活血补血药。伤腰背用麸炒熨,再服煎剂。若腰痛用补骨脂、杜仲、凤凰衣三味为末,切开猪腰子,入药在内扎好,加青盐、陈酒煮食。伤海底穴必因脚踢其气上冲,觉耳内一声响,即必晕绝倒地,先服护心散,再服活血药,若便结用脐熨法。伤尾闾穴(在尻骨尽处),服车前子末七分,米汤下,再以麸皮、葱姜糟同热熨之,再服活血之药。伤膀胱肚腹,服紫金丹,次服行血活血药加茵陈。如治缓则成黄痛。伤颤门必口噤,目反张,在七日内服夺命丹,七日外用煎剂下之。若伤在上部,忌用行药,先服紫金丹赶下瘀血,再服行药。伤血海者,久而成血癖,治法以水拌面,搓作长条,四围安定,中放朴硝或芒硝,以纸三四层盖之,外将脚带捆定,将炭火烧红入熨斗内熨之,闻腹中有响声,血癖已消,再服活血补血之药。伤气门者,气必塞,目反口噤身僵,过不得三时,救迟其气下降,撒屁则无救矣。此时不可慌张乱治,急以我耳傍其口,听候其气息,如无气者必伤于倒插,须揪其发伏我膝上,轻敲其背,若得气从口出则醒。或气门左右受打皆致闷晕,俱不可用表散,左服药紫金丹,右服夺命汤丹,至三日上必发热,仍服表汗药去风可也。

上一篇  目录  

赵濂,字竹泉,江苏京口(今镇江市)人。清·同治、光绪年间以医闻名于时,撰有《医门补要》、《伤科大成》(1891年)、《内外验方》和《青囊立效方》等书,其中《医门补要》是他的主要著作。他学医阶段,攻读了《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古典医藉,以及金元和金元以后的临床主要流派的著作。擅长诊法,精于望诊和切脉。临床通治各科病证,其中外科曾得专科有经验医生的指导、传授,成就尤为显著。在治法方面,赵氏既熟悉古法,又能突破陈规,善于变通和创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