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热血干

清代:周学海

伤寒阳明病,有热入血室证。妇人伤寒,经水适来适断,血室空虚,邪易陷入,有热入血室证。其证皆谵言妄语,甚或狂走见鬼,午前明了,午后昏瞀,入夜尤甚,倦卧,不知饮食,不能转侧。其病之轻重,固由热之微甚,而亦有血虚、血实之分。血实,则邪热之浊气有所聚而见重;血虚,则津枯神散,邪不得聚,反能略知人事。其治法亦有偏重攻血,偏重养津之殊矣。

赵晴初曰∶凡外感之病涉心者,皆在心包络与血脉也。邪入包络则神昏,邪入血脉亦神昏,但所入之邪有浅深,所现之证有轻重。如邪入包络,包络离心较近,故神昏全然不知人事;如入血脉,血脉离心较远,故呼之能觉,与之言亦知人事。若任其自睡而心放,即昏沉矣。

有邪在血脉,因失治而渐入包络者,此由浅而入深也;有邪在包络,因治得其法,而渐归血脉者,此由深而出浅也。又有邪盛势锐,不从气分转入,不由血脉渐入,而直入心包络者,陡然昏厥,其证缓则不过一日,速则不及一时告毙,以其直入包络,而内犯心也。(此论血脉,心包邪有浅深,证有微甚也。)李东垣曰∶伤寒传至五六日间,渐变神昏不语,或睡中独语;一二日,目赤,唇焦,舌干,不饮水,稀粥与之则咽,不与则不思,六脉细数而不洪大,心下不痞,腹中不满,大小便如常;或传至十日以来,形貌如醉人状,虚见,神昏,不得已,用承气下之,误矣。不知此热邪传手少阴经也,导赤泻心汤主之。与食则咽者,邪不在胃也;不与则不思,以其神昏也。

既不在胃,误与承气下之必死。伤寒温热传变,多有此证,不可不察也。

张石顽曰∶有一种舌苔,中黑而枯,或略有微刺,色虽黑而无积苔,舌形枯瘦而不甚赤。其证烦渴,耳聋,身热不止,大便五六日或十余日不行,腹不硬满,按之不痛,神识不昏,昼夜不得睡,稍睡或呢喃一二句,或带笑,或叹息。此为津枯血燥之候,急宜炙甘草汤,或生料六味丸,换生地,合生脉散,加桂,滋其化源,庶或可生,误与承气必死,误与四逆亦死。(此与上条,皆论血干之证也。)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字澄之,一作澄之,建德(今安徽东至县)人。周学海是清代的官吏和医学家。早年潜学儒学,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任补内阁中书,又出任浙江候补道。后来潜心研究医学,论脉尤为详尽深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