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血风劳

明代:武之望

人参荆芥散 治妇人血风发热,身体疼痛,头昏目涩,心忪烦倦,寒热盗汗,颊赤口干,痰嗽胸满,精神不爽。(血风劳者,若血虚肝热生风而成劳者,乃内热劳症,其有外邪乘者,又为外致之病,当两分看)

人参 荆芥穗 生地黄 北柴胡 鳖甲(醋炙) 酸枣仁(炒) 枳壳(制) 羚羊角(别镑) 白术(各七钱半) 当归 川芎 防风 桂心 甘草(各半两)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生姜三片,水煎热服。(此方以十全大补去黄 、白芍,而加荆芥、防风,盖荆芥乃行散肝中结血,即火郁发之之意,而桂心之用,乃古方之常,当自斟酌)

地骨皮散 治妇人血风,气体虚弱,寒热发渴。

地骨皮 桑白皮 枳壳 前胡 黄 (各一钱半) 人参 白茯苓 白芍药 五加皮(各一钱)

柴胡(二钱) 官桂 甘草(各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前方兼治心,此方兼治肺。而官桂之用,意非气热所宜,于血风二字,不知将何以解)

大效油煎散 治血风劳气,攻注四肢,腰背疼痛,呕逆醋心,不思饮食,日渐羸瘦,面色萎黄,手足麻痹,血海冷败,神效。

五加皮 川乌(炮) 芍药 海桐皮 牡丹皮(各一两) 川芎 桂心 干姜(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麻油浸钱一文,同煎至六分,温服,常服以油浸二钱,煎药时不可搅,吃药时不可吹。(此方以川乌、姜、桂等药为主,是真治血中有风也,故其出症皆属膈之风冷攻注等病也。其煎法以生麻油浸钱,岂非入肝润燥欤?若谓煎不可搅,吃不可吹,又不知其深意也)

治血风劳方(此又治在风热清而血自旺也,可为良法,第恐人不自悟耳)

荆芥穗(二两) 白芍药 牡丹皮 防风 地骨皮 白芷 黑豆 甘草(各一两) 川芎(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中盏,姜三片,枣一枚,葱白一寸,煎至八分,温服无时。

万全逍遥散 治血风劳,五心烦躁,心多怔忡,恍惚忧惧,头目昏重,夜多盗汗。

人参 黄 白术 白茯苓(去皮) 柴胡(去苗,各等分)

上为散,每服三钱,入甘草一寸同煎,温服。(既治血风,何为尽用气药?况以气药而欲治以下诸症,似亦不能。愚谓此方非治血风劳,乃治气虚症也。用者审之)

熟干地黄散 治妇人血风劳,冷气攻心,心腹疼痛,四肢不和,饮食减少,日渐羸瘦。

熟干地黄 柴胡 黄 苍术 牛膝(各一两) 鳖甲(醋炙黄,二两) 白芍药 当归 姜黄琥珀 浓朴(姜汁涂,炙) 川芎 陈皮(去白,各七钱半) 木香 羌活 桂心(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四钱,加生姜半分,水煎热服。(既治冷气,当同前方入无虚热各条内,然以风名而有风药,以冷名而有热药,以劳名而治劳药,以血药补血散血,以气药补气行气,用平胃以和脾胃,而除心腹之疼,用羌桂以能经,而除四肢之病。盖以错杂之邪,而用错杂之药,今之所谓良医,概如此)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武之望,明代医学家(公元1552-1629年)。字叔卿,号阳纡。自署关中(今陕西临潼)武家屯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为关中鸿儒,为人恭而不阿,直而不抗。因幼年多病,遂习岐黄,《内经》以下至金元诸家医籍无不熟读,精通医学,尤长于妇科。根据王肯堂《证治准绳·女科》,加以重订条列,遂成《济阴纲目》五卷(1626年),引录资料丰富,选方较详尽,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继又广集名医高论,分类论述内、外、五官诸科证治,撰成《济阳纲目》一〇八卷(1626年),以与《济阴纲目》成书之后,全面总结明代以前治疗内科杂证的理论和经验,精心编纂而成的又一部大型综合性医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