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证

近代:闫云科

侯某,女,36岁,奇村人,1978年7月29日初诊。患肝炎三年余,几经治疗,自觉症状基本消失,然化验肝功能,总不正常。近月余,胁痛又甚,生气后明显增剧。日暮寒热,倦怠神疲,纳呆化迟,脘腹胀满,心烦易怒,口苦口渴,舌红少苔,脉象弦数。触诊肝大肋下二指许。化验报告:TTT10U,TFT++,G PT180U。

证为肝胃不和,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日久形成症积。

治宜舒肝理气,活血化瘀,庶免步入硬变之途。拟小柴胡汤加减:

柴胡12g 黄芩10g 苏子15g 党参10g 丹参30g 郁金10g 乌梅15g 鳖甲15g 甘草6g 三剂

二诊:纳食略增,胁痛亦减,脉舌同前。原方加牡蛎30g ,七剂。

三诊:胁痛已止。诸症亦轻。近因枵腹负重,致胸憋气短,时欲张口呼气,舌淡红润,脉象弦缓。此瘀积未去,复中气下陷也。拟升陷汤加减:

黄芪30g 升麻3g 柴胡6g 桔梗6g 丹参30g 郁金10g 牡蛎30g 甘草6g 三剂

四诊:短气止,余症基本消失,肝肋下已不能触及,化验检查:TTT6U,TFF-,G PT40U。令服逍遥丸、归脾丸,以作善后。

按:胁痛、肝大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所致,故选用柴胡、苏子、丹参、郁金行气活血。口苦,口渴,舌红少苔,为肝郁日久,化热伤阴,故用黄芩清热泻火,乌梅、鳖甲滋阴柔肝,软坚化症。以仲圣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训,故投党参、甘草以健脾补中。施治途中。因患者体弱病久,不胜劳累,力小负重,致大气下陷,遂改用升陷汤以升补大气,加丹参、郁金活血化瘀,牡蛎软坚散结,共奏补气行瘀之功。由于始终以证为纲,以病为目,故于月余间治愈三年之顽疾。

又:今日观之,本案仅可谓有效,尚不能言治愈。因往昔并不分甲肝、乙肝,亦无大三阳、小三阳之别,更不知表面抗体形成与否。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闫云科,1947年出生于忻州市西高村。1965年——1968年在忻州地区卫校西医士班读书,毕业后在高城公社卫生院、奇村分院工作。其间,先后侍随地区医院梁致堂、李映淮、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刘绍武先生临床学习。1979年参加山西省中医师考试,录取后分配到忻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任中医科主任,1984年调市中医院,任院长,1996年晋副主任中医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