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下注证

近代:闫云科

张某,26岁,辛庄人。素体健身强,药不沾唇。忽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已两月余。某医让服三肾丸一月,药未毕。痿软反益甚。询知身重嗜睡,头闷耳鸣,阴囊潮湿多汗。小便黄赤。舌淡红,苔黄腻。切其脉,弦滑略数。

脉症相参,绝非肾阳虚衰之痿,何况正于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之时。弦脉应肝,滑为湿盛,数为火旺。身重尿黄,阴囊多汗,皆为湿热下注之象。盖素喜肥甘,以酒为浆,久而久之,湿热蕴结,下注肝肾,下焦失于宣泄,伤筋而痿也。故叶天士谓:“更有湿热为患者,宗筋必弛而不坚举。”此证投以温补,无异于抱薪救火,助纣为虐。治宜清热利湿,假水道以解困宗筋。拟:

知母10g 黄柏10g 龙胆草10g 茯苓15g 泽泻10g 苡仁30g 车前子30g 柴胡10g

并嘱戒饮酒,少肥甘,节晚餐。

连服5剂,诸症减轻,续服12剂,复可昂首扬眉矣。

按:阳痿一证,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历代医家因受张景岳“凡男子阳痿不起。多由命门火衰”之影响,治疗上多使用温补肾阳一法,开口即鹿茸、海马,动笔则蛤蚧、三肾。直至今日,补肾壮阳以治阳痿之广告,仍接连不断,足见其影响之深。阳痿患者,或自找江湖郎中诊治,或自购广告药品,致病情加重者屡见不鲜。以上五案,皆非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愿同道广开思路,辨证施治。并望患者一勿讳疾忌医。二勿受惑于广告而轻率壮阳。

余听鸿先生论痿,强调干湿二字,曰:“花卉菜蔬,过湿则痿,过燥则痿。人之痿而不振,亦为干湿二字尽矣。

看痿之干湿,在肉之削与不削,肌肤之枯润,一目了然。

如肉肿而润,筋脉弛缓,痿而无力,其病在湿,当以利湿,祛风燥湿。其肉削肌枯,筋脉拘缩,痿而无力,其病在干,当养血润燥舒筋。”此说泛指痿证,同亦包括阳痿。上列五案,或直接,或间接,总因干湿所致也。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闫云科,1947年出生于忻州市西高村。1965年——1968年在忻州地区卫校西医士班读书,毕业后在高城公社卫生院、奇村分院工作。其间,先后侍随地区医院梁致堂、李映淮、太原市中医研究所刘绍武先生临床学习。1979年参加山西省中医师考试,录取后分配到忻县人民医院中医科工作,任中医科主任,1984年调市中医院,任院长,1996年晋副主任中医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