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疽

明代:薛己

谓疔生于足趾,或足溃而自脱,故名脱疽。

亦有发于手指者,名曰蛀节疔,重者腐去本节,轻者筋挛。

痛者,除湿攻毒,更以隔蒜灸至不痛。 痛,或不痛者,隔蒜灸之,更用解毒药。若色黑者,滋阴降火,色黑者不治。

一男子足趾患之, 痛色赤发热,隔蒜灸之,更以人参败毒散去桔梗,加金银花、白芷、大黄,二剂痛止。又十宣散去桔梗、官桂,加天花粉、金银花,数剂而痊。

一男子足趾患之,色紫不痛,隔蒜灸五十余壮,尚不知痛。又明灸百壮,始痛,更投仙方活命饮四剂,乃以托里药,溃脱而愈。

一男子足趾患之,大痛,色赤而肿,令隔蒜灸至痛止。以人参败毒散去桔梗,加金银花、白明灸之,庶得少杀其毒。此证因膏粱浓味,酒面炙爆,积毒所致;或不慎房劳,肾水枯竭;或服丹石补药。致有先渴而后患者,有先患而后渴者,皆肾水涸,不能制火故也。初发而色黑者,不治。赤者水未涸,尚可。若失解其毒,以致肉死色黑者,急斩去之,缓则黑延上,足必死。此患不问肿溃,惟隔蒜灸有效,亦有色赤作痛而自溃者,元气未脱易治。夫至阴之下,血气难到,毒易腐肉,药力又不易达。况所用皆攻痛之药,未免先于肠胃,又不能攻敌其毒。不若隔蒜灸,并割去,最为良法。故孙真人云∶在指则截,在内则割。即此意也。

一男子脚背患此,赤肿作痛,令隔蒜灸三十余壮,痛止。以仙方活命饮,四剂而溃。更以托里消毒药而愈。

一男子足趾患之,色赤 痛作渴。隔蒜灸数壮,服仙方活命饮,三剂而溃。更服托里药,及加减八味丸,溃脱而愈。

一男子足趾患之,色黑不痛,令明灸三十余壮而痛,喜饮食如常。余谓∶“急割去之,速服补剂。”彼不信。果延上,遂致不救。

一男子脚背患之,色黯而不肿痛,烦躁大渴,尺脉大而涩。此精已绝,不治,后果然。

附方

人参败毒散(方见溃疡发热门)

隔蒜灸法

仙方活命饮(二方见发背门)

加减八味丸(方见作渴门)

十宣散(方见肿疡门)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于公元1486~1558年。薛己幼承家学,得父薛铠之传。早年即以外科闻名,后通擅各科,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正德年间,选为御医,擢太医院判。嘉靖初,为太医院使,后因事告归。当时医界承元代遗风,重视降火,有的医者动辄恣用寒凉之剂克伐生气,对此流弊,薛己提出责疑:“世以脾虚误为肾虚,辄用黄柏、知母之类,反伤胃中生气,害人多矣。”于是援引经旨,致力著述,潜心研究,立一家之言,重视甘温以升发脾胃之阳气,临证注重脾与肾、命之辨证,治疗用药以温补著称,对后世医家之温养理虚,颇多启发。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