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伤暑

清代:朱丹溪

脉虚身热,或浮自汗。自汗者,火动而散故也。

夏火太热,损伤肺金元气。其感有二∶动而得之,乃辛苦之人,动而火胜,热伤气也,脉洪而大。静而得之,乃安乐之人,静而湿胜,火胜金位也,脉沉而实。

证治

暑喜归心。入心则噎塞,昏不知人;入肝则眩晕;入肺则喘满、痿 ;入脾则昏睡不觉;入肾则消渴。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精神不足,两脚痿弱,头疼恶热,躁热,大渴引饮,大汗。因动而中,白虎加入参汤主方。头疼恶寒,拘急肢节疼,大热无汗。因静而中,大顺散、白虎加苍术。有阴胜阳之极,甚则传肾肝为痿厥,清暑益气汤主之。

凡中 死,切忌与冷水凉处,须沃以汤,宜黄龙丸主之。

心虚伤暑,身热头痛,烦满而渴,五苓散主之。肺虚伤暑,身热烦闷而喘,白虎汤主之。脾虚伤暑,则为 疟,常山饮主之。

黄连香薷汤 治暑。挟痰加半夏;虚加参、 。

清暑益气汤 治暑伤金,虚甚。

玉龙丸 曾用治暑。油炒半夏、姜汁丸。

补中益气汤 治疰夏痰渗。

二苓汤 治春夏之交,病似伤寒,自汗体重,痛难转侧,此名中湿。

泽泻(一两) 滑石(二两) 茯苓 猪苓 白术(半两)

暑风挟火,痰实者,可用吐法。

玉龙丸 治暑泄泻,或二便秘。

焰硝 明矾 滑石 硫黄(一两) 白面(六两)

水丸,水下。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其书按四时气候,详列诸病。先脉,次因,次证,次治,颇有条理,而分属处未免牵强。如霍乱、泄泻属夏三月,伤寒属冬三月,已为拘滞。至於以颠狂、惊痫、痔漏、脱肛分属冬、夏,益为无说矣。春三月之证,分别真阴、元阴、真阳、元阳,其意主先后天立说,亦牵合不能了了。案元朱震亨有《脉因证治》一书,国朝喻昌尝惜其不行,说见所撰《寓意草》。是书卷首无序,后有嘉禾石氏一跋,称岐黄家久奉为枕秘,因讹脱甚多,借得藏书家善本校录,似即震亨之书。然所载各方如左归丸、右归丸之类,皆出自张介宾《景岳全书》,而亦以古方目之。知其断非震亨所著矣。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