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阵
清代:黄庭镜
存亡之几,介在真元,亏而不盈,何以为用。汇补方∶
四君子汤一
人参 白术(略漂去油,晒干,蜜拌炒) 茯苓(人乳渍,蒸甘草蜜炙,或剂片蜜拌炒)
目色枯瘁,声息低微,开视无力,脉来濡小,此方主之。
万动以气为主,血其配也。气治则生,气凝则病,气乱则危,气绝则死。夫人目见上症,但气虚耳。虚不难知∶目色枯瘁望而知,声息低微闻而知,开视无力、脉来濡小问与切而知。如是亟宜补气。上方人参清而润,能补五脏元气。白术辛而温,能补五脏母气。茯苓淡洁,渗留中之浊气。甘草甘平,和乖戾之客气。四药虽庸,而调停得中,犹不偏不易之君子也,故曰四君子。
诗曰∶从来国老乐清平,白术参苓备养生,简遍药笼无此物,燮调端不近人情。
四物汤二
当归 地黄(醇酒蒸晒极熟) 芍药(酒炒) 芎 (酒蒸熟)
血荣气自华,血行疾弗作。一或不然,则营乎中者反出于外,向云不足,今败而燥,燥而风欲动矣。乃目赤不退,加痒与泪,合主四物味浓之品以养肝,肝气和而血自归经。分而言之,当归辛香微苦,可活其血滞。地黄甘苦微寒,可滋其血燥。血冷则凝,芎 能行。血热则走,芍药能敛。对症而用,固调元之金丹也。若上下失血太多,气息几微之际,一杯不可妄投。
诗曰∶芎 苗长青于豆,芍药花开雅似莲,之子当归怀庆地,赠伊芳相谦丽人前。
八珍汤三
即合上二方。
血气俱虚者,进此方。
生人所倚赖者,气血而已。气血固百骸父母,曷可使其俱虚。须四君四物合剂平补。形气既舒,妖氛不入。故人、珍斯八者曰八珍。
十全大补汤四
八珍加黄 、肉桂,姜、枣佐煎。
肌瘦色枯,睛陷视昏,此虚损肉极,欲成痨瘵,急宜大补气血。经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故于八珍中加甘温之黄 以助阳固卫,加辛温之肉桂以暖阴益荣。荣卫充实,邪不攻自退矣。再进而论,十物虽大补,必虚劳血微燥,有痰饮,煎投乃得。若只肉极睛昏,而无别弊,须五味、附子、鹿茸易茯苓、芎、芍,庶药真十全,而病万不一失。《金匮》曰∶虚者十补,勿一泻之,其斯之谓乎。
诗曰∶四物四君,时呼八珍,再添 桂,十补全真。
人参养荣汤五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黄 (剂片蜜拌炒) 橘皮 肉桂 当归 芍药 地黄 远志(缓火 去梗) 五味子
脉极肉 ,惊悸健忘,寝汗发热,食少气短,肌瘦目枯,毛发堕落,此方主之。
经曰∶脾气散精,上输于肺。此地气上升也。肺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此天气下降也。肺脾虚,则上下不交,荣血无所借以生。是故肺虚则气短,毛发堕落。脾虚则食少,肌瘦目枯。脾肺两虚,自无血以养心,则百脉惫极,寝汗发热,惊悸健忘,筋肉不时振惕。上方黄 、白术、苓、草、橘皮、远志养气之荣也,当归、芍药、地黄、五味、桂心养血之荣也。题曰人参,擢其渠魁耳。薛立斋曰∶气血两虚,莫能名状,勿论其病,勿论其脉,但用此汤,是可以言医已矣。
诗曰∶养荣即十全,出芎入五味,再加陈橘皮,肾强藏远志。
补中益气汤六
人参 白术 黄 甘草 当归 柴胡 橘皮 升麻(酒炒)
中气者,脾胃之气也。人身众体皆禀受于兹而后治。故《易》曰∶坤浓载物,德合无疆。一为饥困劳倦所伤,则众体无以滋其生。是以李东垣谆谆以脾胃为言也。上方人参、黄 、甘草皆甘温之品,甘者味之中,温者气之中,故曰补中。橘、术辛苦而燥,当归辛温而润,燥可刚中,润能泽土。复用升麻降浊阴于沟渎,柴胡行清阳于腠理,则宇宙太和之气,长居脾胃,自然充发春荣,故又曰益气。凡劳苦伤神,复感风寒,寒热交作,目发赤肿,头痛如破,服外感散剂病愈甚,用此方获效者,盖脾胃中火,以甘温养之自退。书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甘温能除大热,此之谓也。
升麻、柴胡均属凉散之剂,而升麻味苦气腐,锐于柴胡远甚,血气虚衰人,非所宜服。东垣专主内伤,奈何列入补益。盖以脾味之症,始得则热中,继而气高身烦,头痛而渴,其脉空大,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与外感风寒颇同。法当甘寒以泻火,辛温以升阳,立愈。所谓补中求行,而行不碍真元,行中求补,而补无虑积滞,诚本气自病之良方也。后人不明其理,徒以是汤妙在升麻升地气于右,柴胡升天气以左,乃大力如人参、 、术辈,绝不提起。凡阳虚下陷及中州虚损,似疟疾而类感冒,偏出参、 ,倍入此二物,害不旋踵。前注未妥,再为发明,且以警惯用升柴杀人之不悟者。
调中益气汤七
即前方木香易当归,苍术换白术。
脾阳不调者,常作肠鸣、飧泄、膨胀诸症。脾阴不中者,会有神倦、目暗、言微等事。甘温能补衰弱,故用参、 、甘草。苦燥能平敦阜,故用苍术、升麻。轻清举陷下抑郁,柴胡是已。芬芳辟留中陈腐,橘皮是已。夫陈腐辟,敦阜平,陷下举,衰弱补,宁复有不益之气,不调之中乎?于以名汤,谅哉。
飧泄一名肠风。盖风邪伤人,必入空窍,而空窍唯肠胃为最。风既居于其中,引导之机如顺流扬帆,不俟脾之运化,食入即出,以故餐已随泄。不知者以为脾虚完谷不化,急作长夏寒中、洞泄及冬月飧泄之泄而治。热剂大补,风益刚劲,有加无已,每至束手无策。其实用此方倍加桂枝,领风从肌表而出,一二剂随瘥。再者,肺伤于燥,亦害飧泄,所谓肺移热于大肠,久为肠辟是也。肺清则泄立止矣。倘想到脾虚,以燥益燥,则一转为痢,再转为秘,欲泄不得其泄,奈何?偶有所触,附注于此,学人记之。本方加五味、芍药,发中有收,亦名调中。
诗曰∶补中益气许参 ,橘草升柴术与归,白术易苍归易术,调中益气又须知。
全真一气汤八
地黄 附子(略漂去辣性,用生姜夹扎,蒸极熟) 白术(略漂净油,蜜炒) 五味子 人参 麦门冬(去心) 怀牛膝
上方地黄、白术,先后天首选之品。功专补脾阳肾阴,但性质燥湿不协。妙在五味、麦冬、牛膝引入肺金,则纳气而滋化源,相克正所以相成。再有人参、附子驱驾药力,帮助真元,自然火交于下,水布于上。既济之象一得,燥涸偏胜之势敛矣。诚土中藏阳,水中补火之良方也。一切虚劳发热,喘嗽吐衄,服清热消痰等剂致目赤痛如锥,进此不惟对症,而病本可冀潜除。
诗曰∶全真方意本归藏,术附人参配地黄,妙入麦冬牛膝味,相生相胜济坤阳。
龟鹿二仙胶九
取半老鹿茸十斤,生龟板十五斤,枸杞子二斤软而白上,党人参二斤,用铅坛如法熬胶,听用。
精极梦遗,因而瘦怯目暗,此方主之。
精、气、神,人身之三宝也。精极则无以生气,故令瘦怯。气少则无以生神,故令目暗。龟鹿禀阴阳英华最完,角与板,又其息萃之处,煎胶入药,所谓从其类也。再人参、枸杞善于滋补,则三宝选为身主,肌曰长而睛明矣,夜梦虽交不泄。
诗曰∶龟静故寿,鹿动斯灵,啖以参杞,厥德弥馨。
八味肾气丸十
地黄(八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茯苓(三两) 丹皮(酒蒸泽泻盐、酒炒各二两) 附子 肉桂(各一两)
火水未济,两肾失其常职,此方主之。
君子观象于坎,而知肾具水火之道焉。既具水火,则既济未济,一定与阴阳无别。所以真火旺冬不觉寒,真水足夏能耐热。凡畏热又畏寒,体气未为裕如。故安居以八味丸资梁肉。今人入房甚,阳事愈举者,阴虚火动也。
未及交,阳事先痿者,命门火息也,且肾主二便而司开阖,水衰则火独治,能阖而不能开,亦令人病渴,小便不出。火衰则水独治,能开而不能阖,亦令人病渴,小便不禁。是方尤为对症。盖附子、肉桂温热,可益其火,地黄、山茱濡润,可壮其水。火欲实,丹皮、泽泻之咸酸收而泄之。水欲实,茯苓、山药之甘淡制而渗之。水火得其平,则出入升降不违天性矣。若乃精已耗,而复竭,则大小便道牵痛。越痛越便,越便越难,甚且欲大便,数至圊而不能,便毕若犹未尽。欲小便而不利,既便而有余沥。此丸如备,恐日服之不足。汉武帝尝病消渴,张仲景进此方而愈。先哲元机,今犹可想。
六味丸十一
即前方去桂附。
肾虚则热,水沸为痰,此方主之。
肾中非独水也,命门之火并焉。肾不虚则水足以制火,虚则火无所制而热症生矣。气虚痰泛,宜肾气丸补而逐之久。病阴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壮水以制相火,痰热自除。地黄滋阴补血,本肮之主药也。然遭气则运用于上,遇血则流走于经,不能挟其一线入肾,装以五者佐之。怀山,脾药也,水土一气,且能坚少腹之土,真水之源也;山茱萸,肝药也,水木同位,借其酸涩以敛泛渗;牡丹皮,本泻心火,为水火对居,泻南即所以益北;再有茯苓之淡渗以泻阳,泽泄之咸泄以降阴,疏瀹决排,使水无不就下,厥工乃竣。此即前八味丸也。钱仲阳以治小儿稚阳纯气,确是阴虚致病,乃去桂附而成此方,应手神验。明薛新甫因悟,凡病阴虚火动,用丹溪补阴法不效者,以此代之立应。汪 庵谓六经备治,而功专肝肾,寒燥不偏,而兼补气血。苟能常服,其功未易殚述。自此说行,枵腹之士奉为养生圣果,男女老幼,竞服不疑。
讵知丹、泽二物,除肾衰不能滋木制火,致上炎为热,热久生风、生痰,目赤痛、小便短涩外,他症罕并用,曷可无故常服。李士材曰用此方有四失∶地黄非怀庆则力薄;蒸晒非九次则不熟;或疑地黄之滞而减之,则君主弱;或恶泽泻之泄而减之,则使力微。自蹈四失,顾归咎于药之无功,毋乃愚乎。余谓非如前症用此方者,亦有四失∶木不得敷荣,无故而丹皮克伐;水不得充足,无故而泽泻泄利;火并不炎上,地黄制之;土何曾淫湿,茯苓渗之。
有此四失,顾夸耀药之神奇,毋乃痴乎。况此方薛氏加减甚繁,可见凡症凡药,皆有活法,未可以六味概百病也。
姑述一二于下∶一变为滋肾生肝饮,本方合逍遥去白芍加五味。用五味不用白芍者,既滋宜助,既生焉制也;一变为滋阴肾气丸,本方去山茱加柴胡、五味、归尾。去山茱不欲强木,用五味补金制本也,归尾行瘀滞,柴胡疏木气也;一变为人参补气汤,本方去泽泻合异功,补血生脉。盖为发热作渴,理无再竭,故去泽泻。理无再竭,盒饭急生,生脉之所由来。既当生脉,异功补血可因而转入也;一变为加味地黄丸,本方加柴、芍、五味。缘耳内痒痛,或眼花痰喘,热渴便涩,总由肝肾阴虚火郁而致。阴虚五味以补之,火郁柴胡以达之,芍药以平之;一变为九味地黄丸,本方加川楝、当归、使君子、芎 ,尽是厥阴风木之药。以诸疳必有虫,皆风木所化,仍是肝肾同治之法;一变为益阴肾气丸,本方加五味、当归、生地。其列症有潮热、晡热,胸膈饱闷。此肝胆燥火蔽伏胃中,虽合都气,不加归、地,何以消胃中之火而生胃阴乎。再则有加五味者,有加麦门冬者,有加杜仲、牛膝者,有加归、芍,有加柴、芍,有加益智仁,有加紫河车,游龙戏海,变化无穷,宁必死守六味为古今不易之良剂也哉。嗟夫!
丹皮、泽泻,水火两泄,过服乱服,目昏阴痿。若再从火化,精泄必矣。泄精至再,脉息反加大数,不思火郁发之,一味水郁折之,不思温能除热,一味苦以坚肾,加黄柏、知母进而毙命者,五年眼见三人。再越十霜二十载,不知其凡几矣。言不尽意,临书怅然。
加减八味丸十二
六味丸加五味子三两,肉桂二两(补水宁神汤附内)
黑夜神光自现,此方主之。神光自现,本经曰电光夜照,盖龙雷之火上游故耳。急用前方加五味、肉桂。夫五味虽各脏皆滋,究其功多专于肺,肺清则肾水随足。得桂内助,亦能引无根之火,降而归经,所谓热因热用,从法之妙法。或者畏其辛酸,改用黄柏、知母,恐霹雳震裂,无物不坏。且人身,小天地也。阴阳昼明夜晦,自然之理,今瞑黑远近见物,其背于天地何疑。有某患此,以为精华焕发,喜而不寐。余语以病因,兼授治法。阳德之,阴晒为无用。比及日间不见,央人按方赎药,果无用矣。若心肾不交而得斯症,须归、芍、生熟地黄、麦冬、五味、参、苓,滋阴养血,清火安神。所谓补水宁神汤也。大剂服五六日,觉夜光稍熄,然后按脉而消息之。虽变昏惑妄见,可使收之桑榆。
诗曰∶补水全凭生熟地,宁神当简麦门冬,参苓白芍虽平淡,亦在酸咸五味中。
金匮肾气丸十三
地黄(四两) 枣皮 山药(各三两) 茯苓 怀牛膝(各二两) 车前子(盐、酒炒) 泽泻 牡丹皮(各一两)肉桂 附子(各一两五钱)
小便不利,腰重脚肿,或腹满肢体浮胀,喘急痰盛,此方主之。
《脉解篇》曰∶诸阳浮无所根据,故呕咳气喘。肾劳则皆难俯仰,小水不行。水不行,故肢体胀满。是方山药、茯苓,甘淡者也,甘能制湿,淡能渗湿,足消其肿胀。泽泻、丹皮,咸寒者也,咸能润下,寒能胜热,足止其喘咳。辛温从阳,附子、肉桂是也,用以服龙雷之火。濡润从阴,地黄、枣皮是也,用以壮天一之水。水盈火充,则痰盛腰重之患,弹指如失。乃牛膝、车前子者,下行之品,湿热留中,腹满便秘,必假渠为决渎,使邪从溺出。
就症论药,功不在八味之下,故均曰肾气。
诗曰∶六味首善怀庆地,茯苓山药枣皮继,与夫泽泻牡丹皮,阴虚火动治容易。七味加桂八味附,鹿茸五味凑十补。十补更除附与茸,本经仍旧吸都气。八味车前牛膝增,丸名肾气藏金匮。
大补丸煎十四
人参 山药 地黄 当归 枸杞 枣皮 甘草 杜仲
血,有形之阴也,可行可敛。气,无形之阳也,可升可降。今症候危剧,精神失守,气血俱大坏矣。坏则与升降行敛之剂,皆不相投。故以甘平之人参、山药、甘草,杜仲补其真阳。以滋润之地黄、枸杞、枣皮、当归,补其真阴。阴阳平补,则无形、有形互为赞化。济屯履夷,大都此为先着。
诗曰∶草长山皆药,人归地正黄,醇醪煎枣杞,烂醉杜家庄。
左右合归丸十五
地黄(八两) 山药 枸杞 枣皮 菟丝子( 极熟) 当归 鹿茸膏(炙) 龟胶(各四两) 杜仲(炒去丝) 牛漆(各三两) 附子 肉桂(各二两)
两肾,皆水也。由左右言之,乃有阴阳之分焉。故左虚则火不安其位而妄动,燔灼真阴,发为咳喘衄咯,腰肢酸软,心跳不宁。右虚则水无制而洋溢,反克脾土,发为膨胀翻胃,泄泻不时,小水频作,虚淋寒疝,肢节痹痛,跗肿面浮,神疲气怯,食减增寒。乃用地黄、枣皮、枸杞、当归、牛膝、龟胶味浓质润之品,以滋左肾元阴,山药、菟丝、杜仲、附子、肉桂、鹿茸甘平辛温之品,以培右肾元阳。阴阳足,则精血潜充,神气倍旺,是谓两肾在位。两肾在位则水火有所归矣。故曰左右合归。
诗曰∶桂地伏菟龟,杜陵产牛鹿,杞子附谁归,山山药可 。
参苓白术散十六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山药蒸 扁豆(炒熟) 薏苡仁(炒熟) 莲子肉(去心) 橘皮(陈) 砂仁(去壳)桔梗(各等分) 枣汤调服。
脾胃衰弱,或吐或泄,饮食不化,此方主之。
脾胃,百骸之慈父母也。尔衰我弱,则失其运化之职,遇寒则吐,遇湿则泄。再饮食不消,众脏无从禀气,自然虚羸日甚,诸病丛生。是方参、苓、莲、豆、山药、甘草,补脾之品也,且兼能除湿。砂仁、橘皮、白术、薏苡和胃之品也,并可以行滞。再有桔梗通天气于上,枣汤全地气于中,则疾去益速,而运化之职复其位矣。
诗曰∶参苓白术缩砂仁,豆草青黄橘梗陈,薏仁粟同莲子肉,合成山药赠童人。
异功散十七
(加半夏作汤即六君子)
人参 白术 茯苓(各二钱) 甘草 橘皮(各一钱)
中气虚,痰不利,见诸损症,主此二方。
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成病。东南地本卑湿,兼尚酒食,宜人之有痰,然而不病者,气壮足以行之地。今彼人痰气不利,而现败症,则中气大虚可知。故用参、术、苓、草,敦浓之四君子以为辅,使其真元不丧,则小人不复敢凯觎耳。虽然今之病犹今之人也,奸险百出,古君子未必能因时制宜。乃佐以爽利之橘皮,庶可建其奇勋,故曰异功。再加半夏之刚克,恩威并济,无邪不服。
是故痰随气上,亦随气下,痰以湿生,必以燥去。橘皮行气,半夏燥湿,固治痰之妙品也。其德不及四君,才或过之,以故呼六君子云。外如火动加山栀仁,血动加牡丹皮,虽稳而效速。此伯者之道,不可使闻于君子。
诗曰∶异功四君加橘皮,再入半夏六君居,或连或栀或柴芍,增一增二本经宜。外有异功十二味,香砂姜桂附归 。
本方加青皮、乌药、白芷,名八物顺气散,治头痛挟痰,意思亦深长可味。
诗曰∶白芷变乌药,青皮转陈皮,不知四君子,何以别妍媸。
独参汤十八
(烦躁加麦门冬或童子小便,身寒加附子。)
一切虚脱脉败急症,大剂煎服。
天地发育万物,一气而已。稍有乖戾,则生长愆期。人为万物之灵,非气治不足以长年。凡病至于危困,须以气为急务。人参秉洪钧菁华以成形,故能续弥留欲绝之命,使其一息尚存,虽情绪多端,可以次第燮理,此独参汤雅有远略。身寒加附子,回其孤阳也。烦躁加童便、加麦冬,靖其虚热也。或谓兹汤但可疗真虚败症,涉假犹然攻之,故越人有实实之戒。然则挺生理中等药,非苦思十日,决不敢用。呵呵。
归六一汤十九
饥困劳役耗其阴血,则骄阳飞越,肌热烦渴,面目微红,脉芤或浮大,重按全无。人参不便,急拣北黄 六两,当归一两,合煎与服。说者谓当归固滋血主药,黄 则补气者也,何六一颠倒处方,而能益阴制阳。盖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耳。前证纯象正阳明,但阳明由外感蕴热而致,且脉长大有力。倘心粗气浮,误以白虎汤投之,死无救。
花果合欢丸二十
(金樱子煎膏,搀蜜为丸,龙眼枣子汤下。)
白菊花 款冬花 槐花(各一两五钱) 密蒙花 忍冬花 火麻仁(炒) 胡麻仁 柏子仁(去壳,炒,捣,浓纸熨净油) 郁李仁(各二两) 酸枣仁(炒) 葳蕤仁 胡桃仁(各三两) 女贞子(久久蒸晒) 五味子 楮实子 茺蔚子(各二两) 桑椹子 覆盆子(取红黄可食的) 枸杞子 菟丝子 巨胜子(炒各三两)
一切内外目疾,似虚非实,此方主之。
气、质、味,药之三才也。清、甘、温、泽,药之四德也。总三才四德以治不三不四之症,此方其庶几焉。
何为?夫气之清者莫如花。气以行之,清可去浊,五花足以平不正之邪。味之甘者,莫如花之实。味以滋之,甘能补虚,九子足以复既耗之精。质之泽者,莫如实中之仁。质以培之,泽能润燥,七仁足以退无根之火。乃金樱膏、龙眼、枣肉为丸作汤,非泥膈缓行,凡药必有光容,是花是果,同气连枝,稳可与五、七、九子之会。虚虚实实之人,无不赏识。而花神有灵,当亦乐识于人。故曰花果合欢。
诗曰∶忍菊蒙槐款五花,核桃枣柏火胡麻,郁李葳蕤仁七种,菟丝巨胜覆盆加,还有女桑茺楮杞,五味融和九子佳,樱蜜丸成封固好,槎停蓬岛贶仙娃。
胃风汤二十一
人参 白术 茯苓 当归 芎 芍药 肉桂
风湿居停肠胃,上胀白睛,下泄鲜血,或便如豆汁淤泥,此方主之。
风,阳邪也,血得之则善走,故下鲜血。湿,阴毒也,血得之则败坏,故便如豆汁淤泥。肺经连于大肠,故白睛胀起,看似有形积热,其实土金素亏。治法,补其虚而行其滞,风湿顿除。爰用十全去 、草、地黄,盖草甘缓,地黄濡腻,均不合式。易老审证处方,大都如是。能餐而泄,睑 及虚肿亦有效。
诗曰∶胃风十全物,过补草 出,地黄胡不收,濡滞行不疾。
既济丸二十二
磁石(八两) 朱砂(四两) 沉香(二两) 六神曲(一斤)
将雄磁石置巨火中, 极红,醋淬,不拘次数,总以手拈即碎为则。水飞过。朱砂亦飞。沉香细碾。神曲取净粉,分一半,水和作饼,蒸熟入药捣匀。摊略爽,然后搀蜜为丸。梧子大,晒干勿焙,瓷 收贮。初起内障,每晨与服五钱。如此数十日,俯视不明,仰视渐睹星月,即其效也。
亦治心火乘金,水衰反制,昏惑妄见之病。宿病时复者,进此一料,永不再作。素沉寒及虚肥之人不相投。
心肾,眼目之锁钥也。心劳则视惑,肾劳则视昏,心肾交劳则视而不见,故主是方。以磁石咸寒镇肾,令神水不外移也。朱砂甘凉镇心,令邪火不上炎也。火水未济,先调脾胃,故两用神曲,生者发其生气,熟者敛其暴气也。水火既济,须资传导,故独选沉香,盖味微苦能降,气微辛能升也。又磁石法水入肾,古人于肾虚及种子多见采。近代泥于金石不可常服一说,视为仇药。不知磁石性能吸铁,本科专尚之者,非独取而滋水,并假渠引肺金夜气入肾。俾子母相生,水得金而清,则相火不攻自去。呜呼,神医之妙,在于幽微,可为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
诗曰∶磁石专滋肾,朱砂独镇心,二经分水火,制化曲犹沉。
还睛夜光丸二十三
阳炼冬白蜜为丸,脉形虚弱无火,除连犀,量加茸桂。
人参 山药 枸杞 当归 地黄 肉苁蓉(各二两) 沙苑 茯神 麦冬 五味 菟丝 蕤仁(拣去壳) 蒺藜(炒,杵去刺) 枣仁(各一两五钱) 菊花 防风 石斛(取金钗) 牛膝 芎 羚羊角(各一两) 犀角 黄连(五钱)
阴精素弱,阳邪欲起,此方主之。
阴精脏腑皆具,不全在肾。阳邪风火即是,岂责在腑。今既云素弱,则窍窦灌溉不周,风火等情,相因而起,发为目疾。治当祛邪养正,阴阳允迪。夫祛邪养正,利以缓不利以急,利以柔不利以刚。乃用人参、山药、五味、菟丝、枸杞、蕤仁、枣仁、苁蓉、沙苑、当归、地黄理烦乱而安神,防风、菊花、茯神、麦冬、石斛、牛膝、黄连、蒺藜、芎 、羚、犀角,疏风湿以清热。此正治也,与前方出入互用,久而增气,睛自还矣。睛还虽夜云胡不光。
诗曰∶还睛药选当苁蓉,杞枣参藜味得中,犀羚角比牛膝健,菊地性减芎 雄,吐纳风沙几石斛,麦门连茹奏神功。
全真散二十四
黄 枸杞 当归 地黄 苁蓉 龟胶 枣皮 五味 人参 枣仁 山药 黄精(各等分) 蜜水调。
精血销亡,形容憔悴,远视昏花,口不甘味,此方主之。
上症皆虚损也。经曰∶损其肺者益其阳。黄 、枸杞、当归是也。损其肾者滋其阴,地黄、苁蓉、龟胶是也。
损其肝,敛其暴气。须枣皮、五味。损其心,养其神志。须人参、枣仁。其山药、黄精可充糗粮,口不甘味,相与补脾损尔。外有痰饮加白术、茯苓。有泛火加麦冬、天冬、血不归元加肉桂、鹿茸。虚极加附子、干姜。日三服,经旬无间,则五脏皆治。爰名其方曰全真。
诗曰∶全真在龟息,还当知药味,枸杞地黄精,枣皮仁亦美,耆旧几人存,从容谈化理。
助阳活血汤二十五
人参 当归 黄 甘草 柴胡 白芷 防风 蔓荆子
治眼之药,多半苦寒,服之太过,则真元不能通达九窍,生脉收缩耳。故用黄 、甘草、当归补气活血。过寒又伤阴,重阴则虚阳下陷,清机沉寂耳。故用白芷、防风、柴胡、蔓荆疗风助阳。因名助阳活血。眼睫无力,常欲垂闭,及隐涩难开,此方主之。久病不瘥,眵泪长流者,倍参、 ,或加五味子、白术。
诗曰∶助阳活血数归 ,甘草防风次第施,白芷柴胡蔓荆子,人参倍入更相宜。
冲和养正汤二十六
合补中、逍遥二方,加黄连、葛根、防风、石斛。
上方为肝木不平,内挟心火,致贼邪潜乘土部,因而睑胀睛疼。乃用升麻、柴胡、橘皮、防风、葛根解肌而正卫,人参、当归、黄 、甘草、白术,补虚而调荣,荣调卫正,自然风定火息,传、合之邪无有矣。但土既受克,余孽未必尽去,再以黄连、芍药靖其热,茯苓、石斛利其湿,则脾胃冲和,生生不已,胀痛如失。总名其汤曰冲和养正。
诗曰∶冲和养正归 葛,橘草升麻连芍药,苓术柴胡石斛增,北风虽厉人咸若。
益气聪明汤二十七
人参 黄 蔓荆 柴胡 葛根 白芍 甘草 地黄
目疼耳鸣,欲发不瘥,此方主之。
目从司视,既疼弗明。耳以司听,既鸣弗聪。欲发不发,久久不瘥,脏气衰而肌表为客邪所凭尔。爰用柴胡、蔓荆、葛根侵肌而解表,人参、黄 、甘草补气以起衰。其地黄、芍药,耳目正治,载滋且敛,视听如初。药固可启迪,人因病而获益者。或以疾小而怠忽,则不聪不明,未免贻笑于九思之君子。
诗曰∶草参益气蔓荆行,敛养全凭芍地能,怪底葛天柴氏子,耆年眼耳迥聪明。
都气益阴丸二十八
都气丸量加紫河车、羊肝、苁蓉、当归。
阴精生气生神,苟一亏损,则壮火食气,神无以生,令人昏惑妄见。乃取古都气法,一体肝肾之药水木同治。
肝肾足,而明照之灵依然流露于两睛之窠,有若造化阴为斡旋者。老年人及久病病愈,皆可制服。
诗曰∶益阴丸子,都气加味,河车苁蓉,肝当急备。
滋阴地黄丸二十九
大地黄(三两) 当归 枸杞 麦冬 人参 苁蓉(各一两五钱) 天门冬 五味 白芍 女贞(各一两)
瞳子散动,视物不清,此方主之。
瞳子本水轮,于廓为巽。瞳子散动,水风相搏,浪涛汹涌之象也。且瞳子静敛则能鉴,今而散动,宜其视物不清矣。法当女贞、芍药、天冬、麦冬平其风实,参、归、苁蓉、五味、枸杞,补其风虚,虚实调则巽地自善。倍地黄以镇火,又以资水木之源,再不致风威所撼。乃特表其能而名方云。
诗曰∶滋阴地黄天麦冬,人参五味肉苁蓉,女贞枸杞当归芍,十物为丸定水风。
一方熟地黄、山药、人参、当归、五味、天冬、地骨皮、枳壳、黄连、柴胡、甘草、黄芩,治木火侮金,白睛赤痛。不效,去五味、枳壳,用桑白皮、百合亦佳。因附于此。
诗曰∶怀地天冬寒令早,人归山骨无柴草,芩连枳壳拾为薪,五味烹调分饷好。
补阳汤三十
人参养荣汤去白芍、远志,入羌活、防风。
阳不胜其阴则目翳生,或陷下久久不退,乃朝雾障日之象也。合主以人参养荣汤益阴而补阳,去白芍药、远志者,既补不欲泻;加羌活、防风者,非取泄表,实去夫郁腐之气,使不助其壮火耳。是亦所以补阳也,故名。
诗曰∶补厥虚阳合养荣,妙无远志益精明,再删芍药舒肝木,羌尚防风活不成。
人参补胃汤三十一
羌活 独活 茯苓 泽泻 人参 白术 甘草 黄 防风 当归 地黄 柴胡 芍药
此方为伤寒愈后,目复大病而设也。夫四时之气皆有寒,人感之皆能为病,不独在冬月也。感于外曰风露,感于内曰生冷。表虚外感,里虚内感,表里俱虚则内外两感。两感者病发多不治。今幸而愈矣,脏腑真气犹未来复,故浊阴不得下,清阳不得上,清浊不分,则余邪聚结,凌空窍而为目害。是方羌活、独活,启阳之升者也。茯苓、泽泻,导阴之降者也。参、术、甘草大补脾胃,内充则邪合难容。黄 、防风大实皮毛,外密则风自不入。当归、地黄,滋水生血,柴胡、芍药收耗行经。大服十剂,使荣卫通畅,更饵以养益之品,则清者归阳,浊者归阴,升者升,降者降,病斯去矣。世医漫不经意,概曰伤寒时眼。乃症已成,又曰热毒所致,一以凉药投之,卒为废人。既废,不咎其病拙,即委之天数,至死不悟,良可发叹。甚有追求前人过失,塞怨 非者,当令大足爨婢脱履批其颊。
诗曰∶谷风泽地吹,术草独当活,补胃得参苓,黄 胡饵药。
艾人理血汤三十二
人参 白术 黄 甘草 当归 芍药 枣皮 地黄 阿胶 艾叶 防风
实火之血,养阴为先,水胜则火当退听。虚火之血,补正为先,气壮则自能摄血。今男子衄血、吐血,妇人产后血崩,亡血过多,致睛珠疼痛,眼睫无力,羞明不敢仰视,甚则眉骨、太阳俱为酸楚,进十补、归脾不效,及久病血郁,致食减损胃而生虚风,理宜归、地、枣、胶以养阴,参、草、 、术以调胃,艾、防、芍药以定风。
药行身热,外加清品凉其血。凉过身寒,更益补剂暖其血,务使五脏和谐,然后心有所生,脾即统之。脾有所生,肺即行之。肺有所生,肾即摄之。肾有所生,肝即藏之。血根于心,血极于肝,自尔目视如常。肉轮振跳者,服此亦有效。
诗曰∶参 归地血病好,血病损味加术草,血燥防风胶枣宜,血风芍艾煎仍妙。
补心丹三十三
天门冬 麦门冬 当归 柏子仁 酸枣仁 生地黄 朱砂 丹参 元参 人参 茯神 远志 五味 桔梗
心者,神明之官。过于思虑忧愁,久久则成心劳,心劳而神明伤矣。是以怔忡健忘,目暗羞涩。且心主血,血燥便难,血濡便润。心火不能生土,则不时不利。心虚火内灼,则口舌生疮。生地、丹、元参解心热者也。砂、神、柏、枣仁安心神者也。天麦冬、五味合人参,清心气以生心津。远志、桔梗得当归,宽心郁而养心神。诸药专于补心,故名。久病不瘥,必有隐情,情极则羸,会成痨瘵。痨瘵如赵养葵为治,至死只六味、八味,不知情欲致病,责在心君。经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处以此方,谁曰不宜。
诗曰∶天门冬闭麦门开,五味三参远载来,柏枣人归怀庆地,茯神尽教梗丹崖。
瑞竹堂四神丸三十四
枸杞一斤,碾花椒、小茴、芝麻酒拌炒,炒毕筛净,乘干速杵成粉。再入白术、茯苓、白菊花、地黄各一两,研匀,蜜丸。
两肾虚损,眼花白障,此方主之。
左肾,阴水也,阴衰则阳火独治而生花;右肾,阳水也,阳衰则阴气上蒸而有障。是方四制枸杞,所以益精,亦所以兴阳,右肾与之。术、苓、菊、地,所以利湿,亦所以生阴,左肾与之。两水既盈,五火潜息,而病亦寻瘥。以神名丸,有以也夫。
诗曰∶枸杞新收拣一斤,椒茴麻炒杵如尘,携来苓术黄花地,炼密为丸号四神。
养心汤三十五
黄 茯苓 半夏曲 当归 芎 柏仁 枣仁 人参 远志 五味子 甘草 肉桂
心藏神,神足则方寸之中慧灵生焉。故心别名灵台,一曰神室。血少而虚,则邪气袭入,令人怔忡而有惊悸。
经曰静则神藏,养气所以宁神,故用参、 、苓、草。又曰燥则消亡,润燥所以通血,故用归、味、二仁。乃芎、半夏调肝醒脾,益心之子母也。肉桂、远志引经报使,从心之所欲也,欲遂子母安,血荣气旺,而神不返其室,是诚何心。
诗曰∶参苓芎草桂,枣柏更五味,夏归语黄 ,养心资远志。
又方三十六
当归 地黄 五味 鹿胶 人参 黄 山药 茯神麦冬 柏仁 枣仁 葳蕤仁 甘草 黄精(蜜蒸) 龙眼肉
心统万几,人身之君主。倘失德且不自爱重,则令由下出,十二官次第解体。亟宜归、地、五味、鹿胶、龙眼肉养其荣,人参、黄 、山药、茯神、甘草益其卫,柏仁、枣仁、蕤仁、麦冬、黄精蠲其燥。如是则干纲整,政教日新。再相传辅德,遂良玉烛调光,无用忧心愠群小矣。禀气素亏,无能宁处。及病后思虑焦劳,惊悸不寐,自汗梦乱,服此觉胜前方。
诗曰∶五月蕤实地长 ,鹿山参麦草离离,龙涎柏枣香焚夜,当定精神致九思。
生脉散三十七
人参(五钱) 五味子(三钱) 麦冬(二钱)
热耗元神,气短倦怠,口渴而咳,自汗出,此方主之。
肺主气,火热耗伤则短。金为火胜,不能生火则渴。气少则倦怠自汗,虚火乘肺则咳。此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象也。人参补肺,麦冬清肺,五味子敛肺,一补,一清,一敛,养气之法备矣。名生脉者,以脉失气则惫,得气则充。汪注∶人将死脉绝,服此能复生,陋学从治无一效。讵知脉绝由阳气,独参可也。不则须四逆、回生等汤,岂五味、麦冬之所宜乎。谬言贻害,不仁甚矣。东垣曰∶夏月将此方加黄 、甘草服之,令人气力涌出,可以推展其义。
诗曰∶麦冬清苦,五味辛酸,胡云生脉,参力充完。
归脾汤三十八
(龙眼肉、煨姜、大枣佐煎)
人参 白术 茯神 枣仁 远志 木香 黄 当归 甘草
脾虚血动,或郁结作痛,此方主之。
赵养葵曰∶心主血,脾统血,肝藏血,凡血症须按三经用药,此方是也。愚谓血本脏腑精液,从火而化。故其色赤。犹水银之升灵砂砂也,未必便生于心。但思虑过度,心血先亏耳。心亏,则脾何所统,而肝无所藏,致妄行不归,或郁结疼痛。爰用参、 、枣仁、龙眼肉以补心,苓、草、白术、大枣以理脾,木香、远志、当归、生姜以和肝。张介宾曰∶此方之木香,特因郁结疼痛,如无是症,必须除去以避香燥。其于气虚血动不尤善乎?
又远志味辛而散,凡多汗燥热,亦宜酌用。名言可采。诸家方书,列出许多病症,责以此汤主治。命名归脾,吾不知其所谓。
诗曰∶归脾参术称巨擘, 草枣仁仍得得,茯神远志再效灵,龙火当从风木息。
七福饮三十九
(身冷多汗去远志,用黄 )
人参 白术 当归 地黄 枣仁 远志 甘草
因产乳断,未产血动,目暗心怦,此方主之。
万物莫灵于人。孕育,其始基也。不胎教而能寡过,生子必寿。今阿母有是病式,责以三阴尽亏,情欲之过,端恐不免。不有以药之,所生虽佳儿,期月不保,未可知也,况寿乎?
上方人参、白术、甘草补胃气也。胃气补,太阴治矣。当归、地黄滋精血也,精血滋,厥阴治矣。枣仁、远志宁心而交肾,心肾交,少阴治矣。夫太阴治则气能摄血,而动者可止;厥阴治则精能配气,而断者可通;少阴治则水火不相射,而生明照之神。去远志汗多忌散,用黄 者,身冷须温也。此症此方,打叠得极其周匝,妇妇子子,更相为命,饮之自然获福,故曰七福饮。
乳,血也,从脾肺运化而出,故其色白,其味甘,其气腥。气血足,自尔取之无禁。常见村妇乏乳,市医用穿山甲、秦艽、 虫、通草等物,教以杂猪爪 酒,谓之下奶。不效,复想出许多做作,至有逼成痨瘵者,可为痛哭流涕。
诗曰∶七福药何斯,术参远志枣,怀地秦当归,还更汾甘草。
补肺汤四十
人参 黄 五味 紫菀 桑皮(蜜炒) 地黄(入蜜少许和服)
气虚咳嗽,因而目赤生眵,此方主之。
有声无物曰咳,有物无声曰嗽,声物俱有曰咳嗽。有因风、因火、因痰、因食之分,知为气虚则与四者无涉。
此肺衰不能生水而生火,致作是症。爰以人参、黄 补其肺,紫菀、桑皮清其肺,地黄、五味滋其肺。连进数剂,俾金王水生,水生火伏,疾自去矣。
诗曰∶补肺藉参 ,五味桑白皮,地黄兼紫菀,金木两相需。
还少丹四十一
治脾肾虚寒,饮食少思,发热盗汗,遗精白浊,真气亏损,肌体瘦弱等症。
地黄 山药 枣皮 杜仲 牛膝 枸杞 远志 五味 苁蓉 小茴 续断 楮实 菟丝 巴戟
此水火平调,脾肾交补之剂也。夫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本有亏,则未老先衰,故见上项诸症。
物之滋润味浓者,可以补水,物之轻明味淡者,可以补火。两补备至,则老可还少,故用上项诸药。
诗曰∶由来还少鲜奇方,楮实山茱药少良,杞菟杜牛巴地续,苁蓉远味有茴香。
驻景丸四十二
龟胶、鹿胶合蜜,和丸梧子大,朱砂为衣。
枸杞 地黄 苁蓉 当归(各四两) 阳起石(醋煮) 磁石(三两) 巴戟天 五味子 葳蕤仁 牛膝(各二两)肉桂 沉香(各一两五钱) 夏枯草 菊花 楮实(各一两)
男妇失荣,致肌瘦面惨,目昏涩泣出,时见黑花,主此方。境顺而美,意快而足,凡此皆谓之荣。一不到头,含羞忍辱,忧戚倍于常人,甚则意境俱非,不堪回首,阴阴心病,销耗元神,故得前症。本科目为失荣,最不能治。虽归、地、五味、磁石、蕤仁、龟胶左益真精,当得天马腾空,触类便发。纵杞、戟、鹿胶、阳起石、桂、沉右壮真气,不奈木鸡妄执,滞而难通。至若菊花、怀牛膝一清一利,楮实、夏枯草以发以开,目光乍为一活,其默默绵绵之绪,幽郁不化,能保将来无复结之祸乎?方名驻景,要亦得此聊以销病居之岁月云。愿子若女,有势毋尽使,有福无尽享。所以毋尽者,盖天道好还,留余地为退步计也。《易》曰∶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观象玩辞,可以修省矣。
诗曰∶桂沉楮实当阳起,枯草蕤仁牛不齿,磁石地黄杞菊繁,巴陵风味从容理。
十味益营煎四十三
人参 黄 五味 枣仁 当归 地黄 甘草 枣皮 山药 肉桂
亡血过多,目昏而惑,头眩盗汗,益营煎主之。
营者,阴中屯驻精气。益营者,提调斡旋之谓。人知前症阴不足,濡以味浓之归、地、枣、皮、五味子、肉桂,不知阴根于阳,如参、 、山药、甘草、酸枣仁敦浓和平,正血分之先天也。故兹十味阴阳平补,而独名益营云。
诗曰∶益营十物谓当归,五味人参山茱萸,怀药地黄交趾桂,枣仁粉草北黄 。
平气和衷汤四十四
人参 地骨皮 枸杞 麦冬 天冬 五味 附子 肉桂 当归 地黄 甘草 知母(蜜炒)
虚损血枯痰涎上涌,面赤烦渴,目痛如邪,此方主之。
目痛烦躁,当责君火。然曰虚损、曰血枯,必其人其症,有难以名状者。啖以和平真味,准可匀其宗气,改曰平气。再晰其义∶痰涎上涌,水不归元也;面赤烦渴,火不就位也。苦寒直泄之药,惟病初起,元气未坏,势方隆蕴,脉鼓而数者,暂取治标。稍久涉虚,便不可服。
王太仆曰∶治热未已,而中寒更起,且胃土伤,而绝肺金孕育之源矣。斯以地黄、麦冬、天冬、知母滋水清燥,不令丙丁与龙雷争衡;当归、全地、枸杞、五味养阴制火,诚恐厥阴与太阴交战;其人参、甘草、肉桂、附子大益气血。乃元首股肱承运而治。所谓为政以德,奉令之人乐而奔走,市义者也。故又曰和衷。素有肝火者,除桂、附,用丹皮、芍药。
诗曰∶麦门全地桂花红,知母裁书附子封,杞地味甘人莫恋,合当归计决天冬。
助脾蜜饼子四十五
人参 黄 白术 山药(各二两) 当归 半夏 云苓 甘草(各一两) 砂仁 香附(捣成粉用姜酒蒸极熟) 橘皮六神曲(取粉) 麦芽炒 楂肉(五钱)
小儿一切目疾,以此收效。
小儿寒暑可慎,饮食大难节制。盖含饴分甘,老人天性。而赖多嫌恶,稚子良知。是故父母无贵贱,常悦伊芳适口果服。病从口入,乃有热湿郁积,久而上目之祸。今云收效,幸诸证已除。但君以参、 、术、草助脾阳,臣以当归、山药助脾阴。香、砂、橘、夏之佐,疏其湿也,楂、苓、曲、芽之使,利其积也。夫湿去则郁除,积行则肌解。不助之助,正所以深助之也,矧炼蜜印饼,丈其助脾之五候鲭者乎?
诗曰∶术草参苓橘夏 ,山楂怀药附当归,砂仁蜜麦春成曲,印赠婴童助肺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