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渴与不渴

元代:李杲

外感风寒之邪,三日已外,谷消水去,邪气传里,始有渴也。内伤饮食失节,劳役久病者,必不渴,是邪气在血脉中有余故也。初劳役形质,饮食失节,伤之重者,必有渴,以其心火炽,上克于肺金,故渴也。又当以此辨之。虽渴欲饮冷水者,当徐徐少与之,不可纵意而饮,恐水多峻下,则胃气愈弱,轻则为胀,重则传变诸疾,必反复闷乱,百脉不安,夜加增剧,不得安卧,不可不预度也。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李杲,字明之,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晚年自号东垣老人,生于1180年,卒于1251年。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他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据《元史》记载“杲幼岁好医药,时易人张元素以医名燕赵间,杲捐千金从之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