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肯堂

〔大〕妊娠病疟,乃夏伤于暑,客于皮肤,至秋而发,阳盛则热,阴盛则寒,阴阳相离,寒热俱作。其发晏者,由风邪客于风府,循膂而下,卫气至一日一夜常大会于风府,故发日晏与早者,卫气之行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一日下至尾 ,二十二日入脊内,上注于伏冲之脉,其行九日,出缺盆。其气既止,故发更早。其间日发者,风邪内搏五脏,横连募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日作也。妊娠而发,多伤于胎。

〔薛〕前证因脾胃虚弱,饮食停滞,或外邪所感,或郁怒伤脾,或暑邪所伏。审系饮食停滞,用六君子加桔梗、苍术、藿香。外邪多而饮食少,用藿香正气散。(杂病中风。)外邪少而饮食多,用人参养胃汤。(杂疟。)劳伤元气,用补中益气汤。(杂劳倦。)若郁怒所伤,用小柴胡汤(伤寒少阳病。)兼归脾汤。(健忘。)若木侮土,久而不愈,用六君子为主,佐以安胎药。

仍参三阴三阳经而治之。一妇人因怒患疟,举发无期,久而不已,胸腹不利,饮食少思,吞酸吐痰。用六君子加柴胡、山栀,二十余剂,寻愈。但晡热少食,又用四君子加柴胡、升麻为主,佐以逍遥散而痊。一妊妇疟久不已,嗳气下气,胸腹膨胀,食少欲呕,便血少寐。此属肝脾郁怒,用归脾汤加柴胡、山栀渐愈;又用六君子汤加柴胡、山栀、升麻而愈。一妊妇患疟已愈,但寒热少食,头痛晡热内热,此脾虚血弱也。用补中益气汤加蔓荆子,头痛顿止;又用六君子汤加芎、归,饮食顿进;再用逍遥散加参、术而寒热愈。

驱邪散 治妊娠停食感冷,发为疟疾。

白术 草果仁 高良姜(炒) 缩砂仁 藿香叶 橘红 白茯苓(去皮,各一钱半)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一盅,不拘时服。

七宝散 治男妇一切疟疾,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或一日一发,或一日两三发,或连日发,或间日发,或三四日一发,不问鬼疟、食疟,不伏水土,山岚瘴气似疟者,并皆治之。

常山 浓朴(姜制) 青皮 陈皮(并不去白) 甘草 槟榔 草果(去皮,各等分)

咀,每服半两,于未发隔夜,用水酒各一盏,煎至一大盏,去滓露一宿,再用酒水煎滓次,去滓亦露一宿,来日当发之早,烫温面东先服头药,少顷再服药滓,大有神效。

予尝治一妊妇,六七个月患疟,先寒后热,六脉浮紧,医用柴胡、桂枝无效。予曰∶此非常山不愈。众医难之,越数日疾甚,乃从予治,以七宝散一服瘥。黄帝问∶妇人重身,毒之奈何?岐伯曰∶有故无殒。帝曰∶何谓也,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诚审药物之性,明治疗之方,何疑攻治哉。

柴胡散 治妊娠疟疾。

柴胡(二钱) 生大黄(二钱) 生黄芩(一钱半) 甘草(一钱)

上 咀作一服,水煎,临发日五更温服,必取利为愈。如胎上逼心,可服枳壳散。忌油面辛热等物。

又方

用大黄(二两) 柴胡(一两半) 黄芩(一两) 芍药(一两)

为细末,清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临发日五更冷汤吞下,隔两时再服五十丸,以利为度。

若妊娠疟疾,发热口干,渴饮无度者,亦用。

生地黄(一两半) 黄芩 麦门冬(去心) 人参 知母(各一两) 石膏(二两) 甘草(半两)干葛(一两)

上 咀,每服五钱,入乌梅(半个) 煎服。

又方

用常山(一两) 石膏(一两) 甘草(炙) 黄芩(各半两) 乌梅(七个)

细切,以水酒各一碗,浸一宿,平旦煎至一碗,去滓分二服,临发时服。

上方犯常山、大黄吐下之剂,若六脉浮紧有力,中有顽痰积热者用之,所谓有故无殒也。其他疗治方法,已备杂证疟门,兹不赘。若热甚恐致动胎者,亦如伤寒热病治法,以白药子、伏龙肝等,涂脐上下可也。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王肯堂(1549-1613)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字宇泰,别号损庵,祖父王皋,父王樵,均进士。王皋任过知府,迁山东按察副使,王樵官至刑部侍郎,右都御使。1579年,王肯堂乡试中举;1589年,中进士,同年选为翰林检讨,备员史馆4年。1592年授检讨,因上书抗御倭寇事,被诬以“浮躁”降职,引疾归,1606年,又补为南京行人司副;1612年,转任福建参政。 他广泛收集历代医药文献,结合临床经验,以10年时间编著成《六科证治准绳》。这是一部集明以前医学大成的名著,书中对各种疾病的症候和治法叙述“博而不杂,详而又要”,为历来医家所推崇。还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44种,著有《针灸准绳》、《医学正宗》、《念西笔尘》等,为祖国医药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 王氏著有《证治准绳》44卷,《医论》4卷,《医辨》4卷,《胤产全书》1卷,《医镜》,辑有《古代医统正脉全书》,含书44种,由吴勉学校刊,王氏所著《郁冈斋至麈》(1602),为读书见闻扎记,有十之三、四为医学内容,并记述有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此外,还撰有《〈尚书〉要旨》、《〈论语〉义府》、《律例笺释》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