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泄滑及诸痢

宋代:许叔微

鞠丸

治脾胃中风湿,脏腑泄滑。

芎 神曲(碎炒) 白术 附子(炮,去皮脐,各等分)

上为细末,用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饮下。

左氏述,楚子围萧,萧将溃,申叔展告还无社,曰∶有麦曲乎?有山鞠 乎?鞠 、芎也。意欲令逃水中以避祸,是知芎 能除湿,予尝加术附以制方,治脾湿而泄者,万无不中。此药亦治飧泄。《素问》云∶春伤于风,夏必飧泄,飧泄者,食谷不化。盖春木旺时,肝生风邪,淫于脾经,至夏饮冷当风,故多飧泄。此药尤宜。

陈曲丸

磨积止泄痢,治心腹冷痛。

陈曲(一两半) 干姜(炮) 官桂(不见火) 白术 浓朴(去粗皮,姜汁炙) 人参(去芦)

上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酒或淡醋汤下,空心食前,日二服,发时不时增数。

木香丸

治冷气下泻。

木香(半两) 川乌(生去皮尖,一两)

上细末,醋糊丸如梧子大。陈皮醋汤下三五十丸。

温脾汤

治痼冷在肠胃间,连年腹痛泄泻,休作无时,服诸热药不效,宜先取去,然后调治易瘥,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浓朴(去粗皮,姜制) 干姜(炮) 甘草 桂心(去皮,不见火) 附子(生,去皮脐,各半两) 大黄(生,四钱,碎切,汤一盏渍半日,搦去滓,煎汤时,和滓下)

上细锉,水二升半,煎八合后,下大黄汁再煎六合,服,自夜至晓令尽,不快,食前更以干姜丸佐之。

干姜丸

干姜(炮) 巴豆(去心,炒黄,研) 大黄(湿纸裹,甑上蒸) 人参(各一钱,去芦)

上除巴豆,余为末,同研,炼蜜丸如梧子大。服前汤时用汤吞下一丸,米饮亦得。

有人因忧愁中伤,食结积在肠胃,故发吐利,自后至暑月,稍伤则发,暴下数日不已。

《玉函》云∶下利至来年月日不期而发者,此为有积,宜下之。只用温脾汤尤佳,如难取,可佐以干姜丸,后服白术散。

白术散

白术 木香 附子(炮,去皮脐) 人参(去芦,各等分)

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个,煎六分,温服。

灵砂丹

治积痢。

砂(一分) 朱砂(一分,并研极细)

上另用黄蜡半两,巴豆三七粒,去壳皮膜,同于银石器内重汤煮一伏时,候巴豆紫色为度,去二七粒,只将一七粒与前来二味同再研极匀,再熔蜡匮药,每旋丸绿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水泻生姜汤下,白痢艾汤,赤白痢乌梅汤,服时须极空腹。服毕一时,方可吃食,临卧尤佳,次食淡粥一日。疟疾,乳香汤面东服,不发日晚间服。

此药不动气,服之泻者止,痢者断,疼者愈,有积者内化,亦不动脏腑。大凡痢有沉积者,不先去其积,虽安暂安,后必为害。尝记陈侍郎泾仲,庚戌秋过仪真求诊。初不觉有疾,及诊视,则肝脉沉弦,附骨取则牢。予曰∶病在左胁有血积,必发痛。陈曰∶诚如是。前此守九江被召,冒暑涉长江,暨抵行朝,血痢已数日矣。急欲登对,医者以刚剂燥之,虽得止数日,脐下一块大如杯,不旬日如碗大,发则不可忍。故急请官祠以归,为之奈何?予曰∶积痢不可强止,故血结于脐胁下,非抵当丸不可。渠疑而不肯服,次年竟以此终。抵当丸在第九卷中。

木香散

治诸痢。

木香(半两,用黄连半两各锉,同炒用) 甘草(一两,炙) 罂粟壳(半两,生姜半两,碎,同炒)

上细末,入麝少许研匀,陈米饮下二钱。佛智和尚传云∶在关中尝合以济人,治血痢尤奇。

五味子散

治肾泄。

五味子(二两,拣) 吴茱萸(半两,细粒绿色者)

上二味同炒香熟为度,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下。

顷年有一亲识,每五更初欲晓时,必溏痢一次,如是数月。有人云∶此名肾泄,肾感阴气而然,得此方服之而愈。

诃子丸

治脾胃不和,泄泻不止,诸药不效。

诃子(去核) 川姜(炮) 肉豆蔻 龙骨 木香 赤石脂 附子(炮,去皮脐)

上并等分为细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米饮下。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许叔微,号知可,号近泉,真州白沙(今江苏省仪征县)人,是宋代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许氏生活在南宋颠沛离乱、国家濒于危亡之时。许氏从小家境贫寒,十一岁那年,“连遭家祸,父以时疫,母以气中,百日之间,并失怙恃。痛念里无良医,束手待尽,及长成人,刻意方书,誓欲以救物为心”。这就是许氏学医的动机,与东汉张仲景感宗族遭伤寒而沦丧,发奋习医,颇为雷同。许氏究心医术,殚精方技。遇有病者求诊,不问贫富均细心治疗,救活了无数患者。结果学成了一个又名的医家。一一三二年(绍兴二年)科举考中进士,曾任集贤院学士,故后人又称他许学士,并在徽州、杭州做过官。他对《伤寒论》很有研究,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等,对张仲景的辨证论治理论有进一步阐发和补充。他善于化裁古方,创制新方,至晚年将平生应用的验方和医案,整理编写成《类证普济本事方》 。另有《活法》 、 《辨证》 、《翼伤寒论》 、 《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书,现已散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