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嗽虚汗消渴

宋代:许叔微

杏酥散

治嗽。

杏仁(去皮、尖) 款冬花 前胡 半夏(汤浸七次,薄切,焙)五味子(拣) 麻黄(去根节) 柴胡(去苗,洗) 桑白皮(蜜炙黄) 人参(去芦) 桔梗(炒,各等分)

上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同煎七分,通口服。

柏子仁丸

戢阳气,止盗汗,进饮食,退经络热。

新柏子仁(研) 半夏曲(各二两) 牡蛎(坩埚子内火 ,用醋淬七次,焙) 人参(去芦)

火炒)

上八味为末,枣肉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饮下三五十丸,日二服,得效减一服,好愈即住。作散调亦可。

牡蛎散

治虚劳盗汗不止。

牡蛎(坩埚子内 ,醋淬七次,焙) 麻黄根(漫火炙,拭去汗) 黄 (蜜炙,等分)

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

防风汤

治风虚多汗恶风。

防风(五分,去钗股) 泽泻 牡蛎(炒) 桂枝(不见火,各三分)

上细末,每服二钱,食后酒调下。

又方

白术 防风(去钗股,各一两) 牡蛎(三分,炒如粉)

上细末,酒调二钱服。恶风加防风一倍,气加术,面肿加牡蛎。

消渴方

治消渴方。

浮石 舶上青黛(各等分) 麝(少许)

上细末,每服一钱,温汤调下。

神效散

治渴疾饮水不止。

白浮石 蛤粉 蝉壳(去头、足,各等分)

上细末,用鲫鱼胆七个,调三钱服,不拘时候,神效。

《古方验录论》∶消渴有三种∶一者渴而饮水多,小便数,脂似麸片,甜者消渴病也;

二者吃食多,不甚渴,小便少,似有油而数者,消中病也;三者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小便数,此肾消病也。特忌房劳。

肾气丸。《千金》云∶消渴病所忌者有三∶一饮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忌此,虽不服药,

友人邵任

甜,医者

法,须臾

蒸脾胃,变

为脂膏,其

肌肤枯槁也

小便数。

肺干则渴

如釜中有

能上,此

而易消,

气始发于于二三月冬阳气下

济宽,随

盛。气盛

丸。

干地黄(酒洒九蒸九曝,焙,秤半斤) 山药(四两) 茯苓(去皮) 牡丹皮 附子(炮去

上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酒下二三十丸。忌猪肉冷水芜荑胡荽。《千金》生地黄煎亦佳。在中部心热中,治脉热极则血气脱,色白干燥不泽,食饮不为肌肤,生地黄煎。消热极强胃气方。(此方制度分两尚须临时斟酌)

生地黄煎

生地黄汁 赤蜜(各一斤) 人参(去芦) 茯苓(去皮) 芍药 白术(各三两) 甘草(二两) 生麦门冬(一斤) 石膏(六两) 生葳蕤(四两) 干地黄(三两) 远志(二两)豉心(一斤)

上十三味, 咀,水一斗二升,煮十一味,取二升七合,去滓,下地黄蜜更煎,取三升五合,分四服。

三丸

治消渴。

好黄连去须细末,不计多少,锉冬瓜肉研裂自然汁,和成饼子,阴干再为末,再用汁浸和,渴,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许叔微,号知可,号近泉,真州白沙(今江苏省仪征县)人,是宋代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许氏生活在南宋颠沛离乱、国家濒于危亡之时。许氏从小家境贫寒,十一岁那年,“连遭家祸,父以时疫,母以气中,百日之间,并失怙恃。痛念里无良医,束手待尽,及长成人,刻意方书,誓欲以救物为心”。这就是许氏学医的动机,与东汉张仲景感宗族遭伤寒而沦丧,发奋习医,颇为雷同。许氏究心医术,殚精方技。遇有病者求诊,不问贫富均细心治疗,救活了无数患者。结果学成了一个又名的医家。一一三二年(绍兴二年)科举考中进士,曾任集贤院学士,故后人又称他许学士,并在徽州、杭州做过官。他对《伤寒论》很有研究,著有《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等,对张仲景的辨证论治理论有进一步阐发和补充。他善于化裁古方,创制新方,至晚年将平生应用的验方和医案,整理编写成《类证普济本事方》 。另有《活法》 、 《辨证》 、《翼伤寒论》 、 《仲景脉法三十六图》等书,现已散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