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疽发背第一

唐代:孙思邈

方九首

凡发背及痈疽肿,已溃、未溃方∶取香豉三升少与水和,熟捣成强泥,可肿作饼子,浓三分,已有孔,勿覆孔,可肿上布豉饼,以艾列其上,灸之使温,温热而已,勿令破肉也。其热痛,急易之。痈疽当便减,决得安,或一日二日灸之,若先有疮孔,孔中汁出即瘥。

痈肿发背肿并诸毒肿方∶榆白皮 栝蒌(各五两) 妇人月布洗取汁 胡燕窠土 鼠土(各十两)

上五味,捣和作泥封之,一日渐消,五日全瘥,若坏,封四畔,瘥。

诸痈肿无聊赖,发背及痈疖已疼痛方∶蒸糜谷更递熨之即愈。(一云蔷薇壳更灸熨之。)痈疽发腹背阴隐处,通身有数十痈方∶取牛粪干者烧末,以鸡子白和涂,干则易,瘥止。

又方∶以牡蛎粉大醋和涂即愈。

占期散

主消肿 痈疽消脓方∶木占斯 人参 干姜(一云干地黄) 桂心 细辛 浓朴(炙) 败酱 防风 桔梗 栝蒌

上一十一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药入咽觉药流入疮中,若痈疽,灸之不能发坏者可服之,疮未坏者去败酱,已发脓者纳败酱,服药日七夜二,以多为善。若病在下,当脓血出,此为肠痈也。诸病在里,唯服此药即觉其力,痛者即不痛。长服,治诸疮及疽痔,疮已溃便早愈。医人不知用此药,发背无有不治者,唯服此耳。若始觉背上有不好而渴者,即勤服之,若药力行,觉渴止便消散。若虽已坏,但日夜服之,勿住也,服之肿自消散,不觉去时。欲长服者,当去败酱。妇人乳痈,宜速服之。(一方无桂心。)痈疽溃漏,男发背,女发乳及五痔方∶胃皮(烧) 蜂房(烧,各一具) 蜀椒(汗) 干姜(各一两) 浓朴(一两半) 附子(炮,去皮) 桂心 当归 续断 本 地榆皮(各五分)

上十一味,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加斑蝥七枚,益良。

治骨疽百方治不瘥方∶可于疮上以次灸之,三日三夜无不愈。

又方∶久疮不愈,瘥而复发,骨从孔出者名为骨疽,取一死乌雌鸡,净去肉取骨,熬令成灰,取三家牛拘木刮取屑,三家炊单各一两,皆别熬成灰,合导疮中,碎骨当出数十片,愈。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