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法

明代:陶华

一用附子,去皮脐,先将盐水、姜汁各半盏,用沙锅煮七沸,后入黄连、甘草各半两,再加童便半盏,再煮七沸。住火良久,捞起入瓷器盛贮,伏地气一昼夜,取出晒干,以备后用,庶无毒害。

顶圆脐正,一两一枚者,佳。此为良法。

一用川大黄,须锦纹者,佳。锉成饮片,用酒拌均,燥干,以备后用,不伤阴血。如年壮实热者,生用,不须制之。此为良法。

一用麻黄,去节,先滚醋汤略浸片时,捞起,以备后用,庶免太发。如冬月严寒,腠理致密,当生用者,不须制之。此为良法。

一用茱萸,将盐水拌均,炒燥,以备后用,庶无小毒。此为良法。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陶华(1369—1463),明代医家。字尚文,号节庵、节庵道人,明余杭(今属浙江)人。

幼年业儒,旁通百氏。及长,遇良医授予秘藏医籍,遂探研医术。精研汉代张仲景《伤寒论》,颇有创见。为人治病,深切脉理,旁察病源,随症制方,不拘古法,屡有奇效。一女隆冬昏闷,不饮不食,神情狂躁,诸医莫测其症。陶究其病源,此女将曾于三伏天曝晒之衣着于身而得疾,遂诊断为严冬中暑,是一种稀症。使服“香薷饮”,一服即愈。又一人因食羊肉后涉水,痞结于胸,门人治之不愈。陶令食砒一钱,一吐即愈,门人质疑,陶答道:“羊肉得砒而吐,而砒得羊肉则不能杀人,是以知其可愈。”曾悬壶杭州,治伤寒症,常一剂即愈,名著一时,人称“陶一帖”。著有《伤寒琐言》、《陶氏家秘》、《杀车槌法》、《一提金启蒙》、《证脉截江网》各1卷。宋成无已《明理论》只50证,陶鉴其未备,斟酌增删之,写成《伤寒明理续论》1卷,1445年合辑为《伤寒六书》又名《陶氏伤寒六书》)六卷,流行较广,颇有影响。后又撰《伤寒全书》5卷、《伤寒治例点金》2卷、《伤寒治例直指》2卷、《伤寒直格标本论》1卷、《伤寒段段锦》(又名《十段锦》、《十段关》)1卷,《伤寒全生集》4卷。在伤寒分证和治法方面,有所发展。此外又著《痈疽神验秘方》(一作《痈疽验方》)1卷、《陶节庵心髓》1卷。

其自制方剂“柴葛解肌汤”,流传至今,并被收入《医宗金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