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背恶寒辨

清代:吴谦

恶寒表里阴阳辨,发热有汗表为虚,发热无汗表实证,实以麻黄虚桂枝。无热恶寒发阴里,桂枝加附颇相宜,背寒口和阴附子,口燥渴阳白虎需。

【注】恶寒一证,有表里、阴阳之辨。发热恶寒发于阳表也,有汗宜桂枝汤,无汗宜麻黄汤。无热恶寒发于阴里也,有汗宜桂枝加附子汤,无汗宜麻黄附子细辛汤。背恶寒口和,谓口中不燥而和也;阴,谓属少阴也,宜附子汤。背恶寒口燥渴,谓口中燥而渴也;

阳,谓属阳明也,宜白虎加人参汤。

【注】阴阳二经,恶寒虽同,其身有热无热则异也,一则汗之,二则温之。少阴、阳明之背恶寒虽同,其口中和、口中不和则异也,一则温之,一则清之。恶寒虽属轻微之证,仲景立法可辨,他可类推矣。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吴谦(1689~1748年),字六吉,清朝安徽歙县人。宫廷御医,乾隆时为太医院院判。《医宗金鉴》是乾隆御制钦定的一部综合性医书,全书90卷,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简要的一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