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类

清代:张曜孙

生化汤

当归(八钱,酒洗) 川芎(四钱) 干姜(四分) 炙甘(五分) 桃仁(十粒,去皮尖、研)人参(一钱) 川芎(一钱 ) 当归(三钱) 茯苓(八分) 炙甘(八分) 陈皮(五分) 腹皮(八分) 白术(八分) 黄芩(八分) 怀生(二钱) 益母草(三钱)

升举大补汤

白术(二钱) 当归(二钱) 怀生(二钱) 人参(二钱) 炙甘(四分) 陈皮(四分) 川芎(一钱) 黄 (一钱) 麦冬(一钱) 黄 (三分) 黄柏(三分) 荆芥(五分) 羌活(五分) 防风(五分) 升麻(五分) 白芷(五分)

滋荣益气复神汤

川芎(一钱) 当归(二钱) 炙甘(四分) 怀熟(三钱) 黄 (一钱) 人参(二钱) 白术(一钱) 枣仁(一钱) 茯神(一钱) 柏子仁(一钱) 益智(一钱) 陈皮(三分) 麦冬(一钱)五味子(十粒) 莲子(八个) 圆眼肉(八个)

枣引。

六和汤 治伤寒暑,霍乱吐泻,两脚转筋,四肢厥冷。

陈皮(四分) 藿香(四分) 甘草(四分) 半夏(二分) 杏仁(十粒) 白扁豆(二钱,炒)木瓜(一钱) 砂仁(五分) 茯苓(八分)

姜枣引,水煎。

如虚人,加人参一钱。

又方 无陈皮、竹叶,有香薷、浓朴。若热渴泻,加黄连。

补中益气汤

人参(一钱) 黄 (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白术(一钱) 归身(五分) 柴胡(五分)升麻(三分) 陈皮(五分,去白)

保真汤

黄 (二钱) 当归(二钱) 天冬(二钱) 知母(二钱) 怀生(一钱) 怀熟(二钱) 人参(一钱) 白术(一钱) 麦冬(一钱) 白芍(一钱) 杞子(一钱) 茯苓(八分) 川芎(八分) 甘草(四分) 五味子(十粒) 地骨皮(四分) 黄柏(六分)

加元枣引。

十全大补汤

人参 肉桂 川芎 当归 熟地 芍药 茯苓 白术 黄 炙甘

每服一两,加枣二枚,姜二片,水煎服。

当归六黄汤

当归 黄柏 黄芩 黄连 生地 熟地 黄

每服五钱,小儿减半。

鲤鱼汤

白术(五分) 茯苓(四钱) 当归(三钱) 芍药(三钱)

鲤鱼一尾,重约一二斤,去鳞肠,水煎,加橘皮少许,生姜七片,用水四盏,取汁煎半,加四味药,煎七分,温服。

水肿未消,再制服。

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四物汤

当归 川芎 芍药 熟地

二陈汤

半夏 陈皮 白茯苓(等分) 甘草(减半)

麻黄汤

桂枝 麻黄根 杏仁 甘草

香薷汤 治伏暑口干咽燥。

浓朴(三两) 扁豆(三两) 香薷(一两)

用水一碗,入酒少许,煎后冷服。

加黄连,名谓黄连香薷饮。

六君子汤

即四君子汤,加半夏、陈皮。

犀角地黄汤

犀角(二钱三分,解心热) 生地(一两五钱,凉心血) 白芍(二钱) 丹皮(二钱二分,二味酸入肝,寒胜热,肝是心母,以术生心酸寒治之。)

正气汤 治阴虚有火盗汗。

黄柏(一钱,炒) 知母(一钱,炒)

甘桔汤 治少阴咽痛。

甘草(二两) 桔梗(一两)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张曜孙,字仲远,号升甫,晚号复生,武进人, (字皋文,清代文学家)之侄,嘉庆十二年(1807)生,道光举人,湖北候补道,著有“谨言慎好之居诗集”。其兄早逝,张琦(清代医学家,字翰风)[2] 中年复得曜孙,故宠爱甚加,教授诗文,片刻不令离膝下。及长,乃驱驰南北,淹阻京师。张琦以珏孙误于庸医,故工医术,曜孙得其之传,有《重订产孕集》、《产孕集》,后曜孙从琦居馆陶,父死,以贫未能归葬,以行医自给,久之乃得归葬。曜孙多才,除医术之外,颇娴政务。道光二十三年(1843)应江南乡试中举。二十六年,选授武昌知县。二十七年,赏加知州衔。咸丰元年(1851),调补汉阳知县,旋擢汉阳同知。二年,曾上书武昌、汉阳守御各《二十四事》,不能用。太平军克汉阳、武昌,自缢未遂。免官。旋复原官。有《楚寇纪略》。五年,胡林翼委以督粮道。七年,以道员补用。咸丰十年,免官。同治二年(1863),为曾国藩司营务。时汉口与外国通商,建议取洋人税以佐军饷。奉命赴沪议此,六月卒于沪。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