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五味补泻

明代:龚居中

苦急,急食甘缓之。(甘草) 以酸泻之,(赤芍药) 实则泻其子。(甘草) 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 以辛补之,(细辛) 虚则补其母。(地黄、黄柏)

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五味子) 以甘泻之,(甘草、黄 ) 实则泻其子。(甘草)

欲软,急食咸以软,(芒硝) 以咸补之,(泽泻) 虚则补其母。(生姜)

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白术) 以苦泻之,(黄连) 实则泻其子。(桑白皮) 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炙甘草) 以甘补之,(人参) 虚则补其母。(炒盐)

苦气逆,急食苦以泄之,(诃子) 以辛泻之(桑白皮) 实则泻其子。(泽泻) 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药) 以酸补之,(五味子) 虚则补其母。(五味子)

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黄柏、知母) 以咸泻之,(泽泻) 实泻其子。(芍药) 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知母) 以苦补之,(黄柏) 虚则补其母。(五味子)

张元素曰∶凡药之五味,随五脏所入而为补泻,亦不过因其性而调之。酸入肝,苦入心入脾,辛入肺,咸入肾。辛主散,酸主收,甘主缓,苦主坚,咸主软。辛能散结润燥,致津液通气,酸能收缓敛散,甘能缓急调中,苦能燥湿坚软,咸能软坚,淡能利窍。李氏曰∶甘缓咸收,苦燥辛散,咸软淡渗,五味之本性,一定而不变者也。其或补或泻,则因五脏四时而迭相施用者也,温凉寒热四时之本性也,其于五脏补泻亦迭相用也。此特洁古张氏因《素问》饮食补泻之义,举数药以为例耳,学人宜因意而充之。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明代医家。精医术,擅长内、外、妇、儿诸科。著《痰火点雪》又名《红炉点雪》四卷(1630年),详论肺痨病之证治。另著《外科活人定本》四卷(1630年)、《外科百效全书》四卷(1630年)、《幼科百效全书》、《女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福寿丹书》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