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毒(五)

明代:薛己

夫时毒者,为四时邪毒之气,而感之于人也。其候发于鼻、面、耳、项、咽喉,赤肿无头,或结核有根,寒热头痛,恍惚不宁,状如伤寒,五七日之间,亦能杀人,治宜精辨之。若脉浮数者,邪在表也,用葛根牛蒡子汤、解毒升麻汤之类以发之。脉沉涩者,邪在里也,用栀子仁汤、大黄汤之类以下之。表里俱病者,犀角升麻汤。甚者,砭出恶血,并用通气散,鼻内取嚏,以泄其毒,十日外自消。若搐药不嚏者,不可治之。如嚏出脓血者,治之必愈。

至七八日之间,大小便通利,头面肿起高赤者,可服托里散、黄 散,此病若五日以前,精神昏乱,咽喉秘塞,语声不出,头面赤肿,食不知味者,必死之候。凶荒劳役患之,安里为主,用普济消毒饮最善。然而此症有阴有阳,有可汗,有可下,若误认为热毒而用药,则谬

【治验】

少宰李蒲汀,用发散之药,托损元气,患处不消,体倦恶寒,食少口干,余用益气汤加桔梗,及托里消毒散,而愈。

秋官陈同野,元气素弱,脉微细而伏,此形病俱虚也。用参、术、芎、归、陈皮、柴胡、升麻、炙草,以升举阳气;用牛蒡、玄参、连翘、桔梗,以解热毒,二剂肿顿消,而脉亦复矣。苟以脉微细为属阴,以肿赤为属阳而药之,鲜有不误者。

一妇人溃后,肿赤不消,食少体倦,脓清色白,乃脾肺气虚也。先用六君加桔梗、芎、归,后用益气汤加桔梗而敛。

春官袁谷虚之妹,表散过度,肿硬不食,脉浮大,按之而短,此真气绝也。辞不治,后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薛己,字新甫,号立斋,明代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约生活于公元1486~1558年。薛己幼承家学,得父薛铠之传。早年即以外科闻名,后通擅各科,在学术上能旁通诸家。正德年间,选为御医,擢太医院判。嘉靖初,为太医院使,后因事告归。当时医界承元代遗风,重视降火,有的医者动辄恣用寒凉之剂克伐生气,对此流弊,薛己提出责疑:“世以脾虚误为肾虚,辄用黄柏、知母之类,反伤胃中生气,害人多矣。”于是援引经旨,致力著述,潜心研究,立一家之言,重视甘温以升发脾胃之阳气,临证注重脾与肾、命之辨证,治疗用药以温补著称,对后世医家之温养理虚,颇多启发。著有《内科摘要》《外科发挥》《外科枢要》《外科心法》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