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门

清代:王旭高

胎惊之病,得之于母腹胎孕之后,其母有所大惊,气应于胎,惊气入肝,故数月婴孩即有胎惊之患,往往不能愈。姑拟一方备采。

羚羊角 天竺黄 陈胆星 石菖蒲 大黄

共研末。或竹油或钩钩汤调服五分。

音哑喘咳,痰声 咯。风痰袭肺,肺胀夹惊险候。

麻黄 杏仁 射干 桔梗 桑白皮 菖蒲 枳壳 前胡 白前 紫菀 白萝卜汁(冲服)

痧后夹积,移热于大肠。腹中热痛,每交寅卯二时则痛甚。拟开肺金之郁,仿丹溪论参越桃意。

高良姜 桔梗 川连 通草滑石 焦山栀 山楂炭 焦六曲 砂仁

又 痧后腹痛,甚于黎明。阳气为阴寒凝遏,欲升而不得升,故痛甚于黎明也。前用温寒并进见效,今仍前法加减。

桂枝 炮姜 吴茱萸 木香 延胡索 香附 山楂炭 花槟榔 赤苓 焦山栀 白蔻仁

痧后肺火不清,移热于大肠之络。腹痛便溏,手腕内外肿痛。防发痧毒。治以清解。

升麻 葛根 赤芍 焦山栀 甘草 高良姜 丹皮 桔梗 忍冬藤

渊按∶此方非夷所思。庸者必与清肺健脾、化积解毒套剂矣。

又 前方已效,轻减其制。

防风 焦楂肉 银花 砂仁 桔梗 甘草 陈皮 赤芍

仁渊曰∶幼儿不能明告病情,脉亦难凭,虽以一指按寸口,惟得浮沉迟数大略而已,故称哑科。四诊只得其二,惟察声望色,询之乳母,得其梗概,最为难看。而难中亦有易焉。易者何?乃三因之中绝少内因,大都外感六淫、内伤乳食而已。即有内伤,亦因病致虚,非七情六欲因虚致病者可比。苟仔细详审,不难得其要领。近世风气之最坏者,莫若挑惊。不问外感内伤,概以惊风呼之,非推即挑,继以牛黄、脑、麝香开之药。明理之家亦蹈此习,不知冤杀多少婴儿矣。夫惊病偶亦有之,儿体脆弱,魂魄未坚,猝见异言异服及奇怪之物,惊恐惶骇,此必有因。须将惊风二字拆开,惊自惊,风自风,断不可混治。夫惊乃惊骇受病,风为温热所化,或感触风邪,治判天渊。喻氏云∶幼科与大方一理,苟请伤寒名家视之,断无错误。此乃见道之言。夫六淫之邪,皆能化火。幼儿病热者多,病寒者少,由阴气未充,生阳正旺,化火尤易耳。为父母者,每未寒先衣,未饥先食,食不化即变为痰,痰与风热相并,最易痉厥,俗医即呼为惊风,病家亦认为惊风,非一日矣。吾愿同志大发慈悲,相与挽此颓风,功德无量。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王泰林(1798~1862)清代医学家。字旭高,行五故小名五官,晚号退思居士。江苏无锡人。少业儒,后改习医。从舅高锦庭学医,精研医经奥旨,旁及疡科诸书,尽得其传。初业外科,后专力于内科,审证用药甚精。以贫病者多实证与重病,故应诊时常先贫后富。撰有《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旭高临证医案》四卷、《环溪草堂医案》三卷(收入柳宝诒所编《柳选四家医案》)。尝谓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故有治肝三十法之论,以肝气、肝风、肝火三者条分缕析,详其治法。又其论治脾胃诸法,亦颇周详。其时温病学说盛行,乃博览诸家论著,归纳温病治法。所著《医学刍言》(原名《医门要诀》)详载风温、湿温、温热诸证辨证、选药法,兼及内、妇科杂症。著述甚丰,后世将其《退思集类方歌注》(与《伤寒一百十三方歌诀》多有相同处)、《医方证治汇编歌括》(或疑即其家谱所记《医方歌诀串解》 《选方约注》)、《医方歌括》、《医方歌诀》、《薛氏湿热论歌诀》,连同《西溪书屋夜话录》,合刊为《王旭高医书六种》。又有《退思集首集》(《运气证治歌诀》)、《外科证治秘要》、《温疫论歌诀》、《温疫明辨歌诀》、《十药神书歌诀》等多种。门生甚众,弟子方仁渊辑有《王旭高临证医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