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胃

清代:吴鞠通

周 六十五岁 甲子十月二十五日 老年阳微浊聚,以致胸痹反胃,三焦之阳齐闭,难望有成,议先通胸上清阳。

栝蒌(二钱) 薤白(三钱) 半夏(五钱) 白蜜(半酒杯) 桂枝尖(五钱) 小枳实(八分)川朴(一钱) 茯苓(二钱) 姜汁(三小匙)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三十日 老年阳微浊聚,反胃胸痹,用开清阳法,业已见效,但呕痰仍多,议食入则吐为无火例,用茱萸汤合大半夏汤。

淡吴萸(八钱,自泡) 洋参(三钱,姜汁炒) 生白蜜(一酒杯) 半夏(一两二钱) 生姜(二两)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渣再煮半碗服。

初三日 即于前方内加∶

茯苓块(五钱)

初十日 即于前方去吴萸,加∶

薤白(三钱)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吴瑭(1758~1836)清代著名医学家。字鞠通,江苏淮阴人。少习儒,后因父及侄相继病故,乃专事医术。游京师,参与抄写检校《四库全书》,得览明季吴又可《温疫论》,深受启发。又研读晋、唐以降诸名家之论,从事临证治疗十年,于温病颇具心得。处方用药,每获捷效。其学本于叶天士,因叶氏之论甚简,且精义多散见于杂症之中,人多惑之。遂著《温病条辨》七卷(1798年)。上承吴又可,下启王孟英,对温病发展贡献卓著,为温病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温热学说体系,以分辨阴阳、水火之理论为主,经体验而知火能克金,温热先犯上焦,后犯中、下焦,故采用三焦辨证,以别于伤寒六经分证。又以阳邪伤阴,温热最易耗液,便大力倡导养阴保液之法,有别于伤寒之重在扶阳保阳。其三焦病机说虽沿用《内经》三焦之名,然只取三焦分部以区分温病传变趋势。上焦病指肺与心包络,中焦病指脾胃,下焦病指肝肾而言。与叶桂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相得益彰。倡六经为横,三焦为竖,寒邪自横侵袭,温邪自竖侵袭之论,然书中论述病证,仍常涉及六经。提出清络、清营、育阴治温三法。以辛凉芳香之清络饮治暑温余邪;用咸寒苦甘之清营汤清热养阴。又制一甲、二甲、三甲复脉等汤。用于下后阴虚而防脱。于临证实践中,提出并创制银翘散之辛凉平剂、桑菊饮之辛凉轻剂、白虎汤之辛凉重剂。所著《温病条辨》之卷五为“杂说”,卷六为《解产难》、卷七为《解儿难》,均有单行本,可知于妇科、产后及幼科证治亦有较深造诣。治学严谨审慎而不自傲,行医四十余年,多体验追思,其治疗经验可见于后人整理之《吴鞠通医案》五卷中。另著《医医病书》两卷(1831),针砭时医弊端,阐述医者之道德,亦为世人所重。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