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语

清代:尤怡

虚损性疾病的范围是广泛的,作为医者不能仅仅将虚损局限为某些疾病,将某法定为治疗虚损的定格。而应该系统继承有关虚损方面的文献,全面了解虚损病类的因、机、证、治。更为重要的是,临证定得慎思明辨,勿犯虚虚实实之戒。作为病者,也应该谨慎择医用药,以免非虚成虚,非损致损。正如明·孙一奎《赤水玄珠》治劳三大愆,病者、医者,不可不明。其谓:“病家欲求速效,不久任师,屡更屡试。殊不知虚者精气夺也,须多服补药,非假以岁月不能见功。病者厌其效迟,更师调理,故屡换而屡试之后,师窥前方之不效,疑非此症,又更方治,讵思其药力之未到也。由是脾胃转伤,遂至不救,犹恨天下无良法也。此一愆也,乃愆之小者也。……时医于此理动辄借口,则曰丹溪诸公云云,人身之虚,皆阴虚也,故任前药而不疑。不思滋阴降火之药,皆敛肺助湿滞痰损脾者,风邪火热皆莫能散,愈投愈咳,愈进愈热也。此药吴浙间罹其毒,盖王节斋、吴菱山、何大英皆浙产,益易见信故耳。此其二愆也,乃愆之大者也。膏粱之家,厚味相兢,内多积聚。丹溪曰:蒸蒸发热,积病最多,嗜欲者中心实怯,故每迎师用药,喜补而惮攻。抑不知积之不去,热之不去也,多补则重闭其气,是资其邪而益其病也。初起未久,胃气尚强,急当推之,而后议补,则无反顾之忧。若无机会,迁延日远,莫能为计,欲补则无成功,欲攻则胃气已坏,畏首畏尾,待死而已。此其三愆也,乃愆之中者也。”孙氏治劳三大愆,可谓详悉医药之误及病者不知调摄而自误,录其作为本文之结尾,以冀成为我等中医后学永世之警言。

上一篇  目录  

尤怡,字在泾(一作在京),号拙吾,晚号饲鹤山人,清代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尤氏自幼聪颖好学,性格沉静,工诗善书,曾因生活所迫而鬻字于寺院。后转攻医学,就学于苏州府名医马俶(字元仪),颇受器重,医术益精。至其业医故里,初不著于时,后因其论病深中肯綮,疗疾每获奇效,而名噪一时。然尤氏不求闻达,而闭户潜修医理,著书立说,著有《伤寒贯珠集》八卷、《金匮要略心典》二卷、《金匮翼》八卷、《医学读书记》三卷附《续记》一卷、《静香楼医案》二卷等。此外,尤氏尚有《北田吟稿》、《北田读书录》文学著作刊印行于世。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