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论溃疡之血

近代:张寿颐

疮疡溃后,亦有偶尔见血之证,辨其形色,溯其源流,为因为果,有可得而言者。在刀针初动之时,脓随血溢,血色鲜明,其血从皮肉之针口而来,非脓中之本兼有鲜血也(此惟初?

,血本易溢,而啼哭则火升气升,且挟心肝两经忿怒之火,故其血更多。凡暑天热疖,小儿最多,用针必须俟其皮薄脓多为佳。早针则血多脓少,未必尽善。)有劳力伤经之疡,则其络?

溢,其血较多,是宜罨其针口以止之。盖本是络中流动之血,不宜听其横溢者也。亦有溃疡太巨,并其大络化腐,则一经震动,鲜血直流。泄之不宜,止之不易。此宜令其安睡勿动,而以手术其大络,则血能止。有溃后脓色不纯,与血混合,不白不赤,作桃花色者,则元气不足,血随腐溢,最宜清养。若至元气已败,则溃后脓不成脓,血不成血,污浊垢腻,是败浆之不可救药者也。别有血瘤,不宜妄针。若不知而误针之,其血不止,最易偾事。亦有溃疡初本无血,忽然鲜血喷溢者,或则动作过度,震伤大络,苟能静摄,亦尚无伤。或则大怒伤肝,血随气涌,凉血清肝,亦易有效。此外有血箭,有血痣,有肌衄,有大衄,皆血之无故自溢者,虽非痈疽之类,而皆是外证,治疡者亦不可不知。要之无故血溢,皆由气火奔腾,以致血络迸裂。是宜大剂清心肝之火,镇而抑之,庶几龙相安潜,而汹涌波涛,于以大定。诚非杯水车薪,所能救此燎原之祸者也。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张寿颐,字山雷,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生于公元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卒于1934年。张氏禀赋聪颖,自幼好学,先后随当地诸医学习,数年间,学识大进。后又师从同邑黄墙村名医朱阆仙,为朱氏创办的黄墙中医学校拟订教学规划,编纂讲义。后又任浙江兰溪中医专门学校教务主任,编写讲义,亲自执教,任教十五年,受业学生六百余人。学术上主张“融洽中西”,著有《中风斠诠》《疡科纲要》《脉学正义》《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本草正义》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