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解三

清代:莫枚士

余论《伤寒》六经为纪表里,屡矣。究何所证?曰∶证诸华佗。《千金》引其说云∶凡伤寒一日在皮,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六日入胃,是分六层以纪表里之次者由佗始。所云入胃,即阳明病胃家实也;在皮、在肤、在肌,即太阳及阳明经病也;在胸,即少阳及太阴病吐食不下也;在腹,即太阴腹满痛及少阴、厥阴病也。特措词有文质,分次有赢缩,以此不同耳!其纪表里之义则同,仲景既存《素问》六日六经之文于例,而又取华氏六日六层之义润饰之,而易其目以着篇,乃主药法而略针法之意。巢元方能知之,故《病源》存华说于总论,复次《素问》六日六经根据脉生病之文于后,与仲景若合符节,是又得一证矣。夫又奚疑?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莫枚士,清代文字学家、医学家。名文泉,号苕川迂叟。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少治训诂之学,举于乡。咸丰末年(1861年)避乱海上,见时疫盛行,始志于医学。论医常取儒学之法,本小学以读医经。尝辑众说,考文析义,先后校注而成《伤寒论》、《金匮方论》及《金匮论略》。又集众症,释名状,立义例,作《证原》及《脉法》。认为治病在于处方,处方在于遣药,遂相继撰著《经方释例》四卷(1884年)及《神农本草经校注》三卷(1900年),阐发己见。同治十年(1871年)集所存医论一百五十余篇,厘为四卷,名《研经言》,曾得陆懋修校正并序。其书重在释经辨误,多发前人之未发。所著《研经言》颇得医林赞许;《经方释例》尤多创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