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胃家实解

清代:莫枚士

邪之中人,各有法度。在躯则风中皮腠,湿流关节,寒伤筋骨,热伤血脉;在脏则风伤肝,湿伤肾,寒伤肺,热伤心。二者皆以类从。若邪之不以类从者,则必其表里相传者也。大法在躯者以六经传,至七日愈;在脏者以五脏传,至六日愈。六经为阳,五脏为阴也。其表里互传,不在此例。故仲景书于恶寒则以发热无热起,例于太阳篇,而于通书中,则本华佗六日六层之说,而文之以六经之名,殆混经脏而横斜截之,自成一家言。故至阳明篇,独以胃家实为正,而姑存阳明外证以备义,其篇中冠以“阳明病”三字者,皆指胃家实,与《素》、《灵》所称阳明为行身前之脉者不同。所以然者,药法与针法异也。读仲景书,勿执他经以疑此论,亦勿执此论以疑他经可已。经于他篇之首,各举病名,独“胃家实”三字浑含之者,以见胃象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其部既广,不可单称一二故也,细读之自知。《千金》作胃家寒者,“寒”即“塞”字之误,与“实”同义。《金匮》黄胆阴被其寒,《千金》亦作塞,可证。奈何有见一“寒”字之异,从而为之辞者!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莫枚士,清代文字学家、医学家。名文泉,号苕川迂叟。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少治训诂之学,举于乡。咸丰末年(1861年)避乱海上,见时疫盛行,始志于医学。论医常取儒学之法,本小学以读医经。尝辑众说,考文析义,先后校注而成《伤寒论》、《金匮方论》及《金匮论略》。又集众症,释名状,立义例,作《证原》及《脉法》。认为治病在于处方,处方在于遣药,遂相继撰著《经方释例》四卷(1884年)及《神农本草经校注》三卷(1900年),阐发己见。同治十年(1871年)集所存医论一百五十余篇,厘为四卷,名《研经言》,曾得陆懋修校正并序。其书重在释经辨误,多发前人之未发。所著《研经言》颇得医林赞许;《经方释例》尤多创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