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利解

清代:莫枚士

古书多言下利。下即泄字;利言其快,加 旁即为痢字。下利与吐利文同,吐利为快吐,则下利即为快泄已。两经或称其甚者为洞泄,又为肠 。王注谓肠门开辟,知本作辟,读为辟,其病即下利也。所云肠 下白沫,即今之白积;肠 下脓血,即今之红白积;肠 下血,即今之赤痢、肠红等。近世分下为泄泻,利为痢疾,于是今之痢,异于古之利矣。岂知今之痢,即《难经》五泄中之大瘕泄。《难经》与余四泄同称泄,是古之下,赅今之痢。仲景书亦止加“下重”二字以别之,不另立一名。隋唐时或称滞下,或称重下,皆不脱“下”字,存古义也。徐氏《轨范》泛指肠为肠红,而以《难经》五泄概入泄,仲景下利概入痢。

于此叹论古之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莫枚士,清代文字学家、医学家。名文泉,号苕川迂叟。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少治训诂之学,举于乡。咸丰末年(1861年)避乱海上,见时疫盛行,始志于医学。论医常取儒学之法,本小学以读医经。尝辑众说,考文析义,先后校注而成《伤寒论》、《金匮方论》及《金匮论略》。又集众症,释名状,立义例,作《证原》及《脉法》。认为治病在于处方,处方在于遣药,遂相继撰著《经方释例》四卷(1884年)及《神农本草经校注》三卷(1900年),阐发己见。同治十年(1871年)集所存医论一百五十余篇,厘为四卷,名《研经言》,曾得陆懋修校正并序。其书重在释经辨误,多发前人之未发。所著《研经言》颇得医林赞许;《经方释例》尤多创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