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迎气口辨

清代:莫枚士

《灵》、《素》动以人迎、气口对说,而于终始篇专着“太阴”二字于脉口上(太阴谓手太阴。脉口即气口),其言曰∶人迎与太阴脉口俱盛四倍以上,命曰关格。此一语,正以别人迎于气口也。王注知人迎之不属太阴,因以结喉旁脉当之。盖本《素·阴阳别》三阳在头、三阴在手之论最的。后人不知其所本,粗读古经,转驳王注为谬,而创左人迎、右气口之说,以为本之《脉经》。岂知《脉经》“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为人迎,右为气口”四句,一气贯下,与神门诀断两在关后相对,则专谓关前一分之在左者为人迎,故与关后一分之神门并论,非统左三部言也。平人迎条云,左手寸口人迎以前脉实者,阳实也,等语,与《灵》、《素》所言迥殊,细玩“以前”两字自明。《脉经》本不误,后人自误会耳!前人辨此者多,兹不备引,要惟杨上善《太素》注为独胜焉。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莫枚士,清代文字学家、医学家。名文泉,号苕川迂叟。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少治训诂之学,举于乡。咸丰末年(1861年)避乱海上,见时疫盛行,始志于医学。论医常取儒学之法,本小学以读医经。尝辑众说,考文析义,先后校注而成《伤寒论》、《金匮方论》及《金匮论略》。又集众症,释名状,立义例,作《证原》及《脉法》。认为治病在于处方,处方在于遣药,遂相继撰著《经方释例》四卷(1884年)及《神农本草经校注》三卷(1900年),阐发己见。同治十年(1871年)集所存医论一百五十余篇,厘为四卷,名《研经言》,曾得陆懋修校正并序。其书重在释经辨误,多发前人之未发。所著《研经言》颇得医林赞许;《经方释例》尤多创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