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络三焦说

清代:何梦瑶

心包络,《难经》谓其无形。然考《内经》论十二官,无心包络之名,而有膻中之号。盖膻中乃心之窝,心藏窝中,若包裹然,则膻中固即心包络,非无形也。三焦,《经》谓上焦如雾,(上焦,膈以上也。清阳之分,其气如雾。)中焦如沤,(中焦,膈下脐上也。水谷之区,停留如沤。)下焦如渎,(下焦,脐以下也。便溺所出,如决渎。)亦未言其形状。论者纷纷,皆如捕风捉影,毫无实指。惟张景岳谓即腔子,脏腑如物,腔子如囊之括物,人但知物之为物,而不知囊之亦为一物。其说甚通。(古谓三焦,有名无形者,盖指腔子内、脏腑外之空际言,乃三焦火气游行之处也。)予因是而思,人之脏腑只有十,而以心为君,余为臣。三焦即腔子,(窃谓“焦”当作“椎”,人身脊骨二十一椎,上焦乃上七椎,中焦乃中七椎,下焦乃下七椎也。“椎”别作“焦”耳。观《灵枢·背 篇》五、七、九、十一、十四各椎俱作焦可见。)如京城,君臣所同居也。

心包络即膻中,如宫城,君所独居也。宫城在内,京城在外,内为阴,外为阳,故三焦亦称腑,而心包络亦称脏耳。三焦既即腔子,则为有形,有形则有经脉。凡腔子中之经脉,皆三焦之经脉,但不分地立名,难于指称。故将其与各脏腑络系者,分属所络系之脏腑,名曰某脏某腑经脉。而以其无所击属者,名三焦经脉。

犹之九州之地皆王土,而除分封诸侯外,余为王畿。心包经脉,亦三焦经脉之络系于膻中者所分属,为十二经也。(奇经八脉,亦即三焦经脉另立名目分出,如王畿内有公卿大夫采地也。)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名医。初习儒,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先后任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县县令及辽阳州官。梦瑶幼时多病,故留心医药,并精于医。官思恩时,瘟疫流行,梦瑶广施方药,存活甚众。乾隆十五年(1750年),梦瑶辞官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主持院务,暇余继续钻研医学。其所著《医碥》一书,不但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内科杂病的论述中力陈滥用温补之弊,对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诚为可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