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气

清代:何梦瑶

(此为气逆,与中风门东垣所论气虚卒倒证各别。)其证卒然仆倒,不省人事,牙关紧急,身、支冷,(中风则身、支温,与此异。)无痰涎。(即有亦不如中风之多。气滞于内不外达,故身冷,气结于中,故痰不上出。)因七情动气,(因怒者尤多。)结塞于中,上下不通,故卒死也。其脉沉,应气口。(中风则脉浮而应人迎,与此异。)中气甚类中风,以气药治风则可,以风药治气则不可。(风药指续命等言,盖发散之剂也,嫌其散气。若指清心、泻心等寒剂言,则中气原非火证,亦不应用寒凉矣。三方并见中风。)以苏合香丸(见诸中)灌之,候苏,虚人继以八味顺气散加香附三、五钱;壮人继以木香调气散。内有痰未除,(前言无痰,非无痰也,特不壅出于喉口间耳。)四七汤(见气)、星香散。(见中风。)若其人本虚,痰气结滞,关隔不通,上下不得升降,或大便虚秘,三和丹。有不治而气复自苏者。《经》日无故而喑脉不至者,虽不治自已,为气暴逆也,气复自愈。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名医。初习儒,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先后任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县县令及辽阳州官。梦瑶幼时多病,故留心医药,并精于医。官思恩时,瘟疫流行,梦瑶广施方药,存活甚众。乾隆十五年(1750年),梦瑶辞官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主持院务,暇余继续钻研医学。其所著《医碥》一书,不但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内科杂病的论述中力陈滥用温补之弊,对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诚为可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