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痛

清代:何梦瑶

(身体拘急)

体痛,谓一身尽痛,伤寒、(太阳表证,六脉俱紧,发汗后痛,为气血不和,脉弦迟。)

阴毒、(伤寒阴毒,痛如被杖。)霍乱、(吐泻腹痛。)中暑、(汗太多,脉虚。)湿痹、(湿流关节,一身尽痛,风湿相搏,重痛不可转侧,脉缓。)虚劳,(气血虚损,脉弦小,或虚数。)皆有之。寒者,甘草附子汤。

热者,当归拈痛汤。内伤劳倦饮食,兼感风湿者,补中益气汤(见气)。加羌、防、升麻、苍术、本治之。春月寒湿郁遏,清阳不得升,火伏下焦,浮而躁热,虽在阴室中亦汗出,壮火食气,困乏懒言,以麻黄复煎汤,渐渐发之,令寒湿去,阳气升,困倦乃退。遍身痛如劳证者,参、 、甘草、附子(炮)、羌活、木香、知母、芍药、川芎、前胡、枳壳、桔梗、白术、当归、茯苓、半夏(制),各五钱,柴胡、鳖甲(醋炙)各一两,桂心、酸枣仁各三钱,杏仁(炒)五钱,为末,每服四钱,姜三片,枣二个,乌梅三个,葱白三寸,水煎空心调服。少年虚损冷惫,老人诸疾并治,惟伤寒体痛不宜。

活血丹与四物苍术各半汤相表里,治遍身骨节疼痛如神。身体拘急属寒,寒则收引也。又属湿,湿亦寒也。寒属肾,湿属脾,于二经取之。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名医。初习儒,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先后任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县县令及辽阳州官。梦瑶幼时多病,故留心医药,并精于医。官思恩时,瘟疫流行,梦瑶广施方药,存活甚众。乾隆十五年(1750年),梦瑶辞官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主持院务,暇余继续钻研医学。其所著《医碥》一书,不但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内科杂病的论述中力陈滥用温补之弊,对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诚为可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