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何梦瑶

一曰舌喑,乃舌不能转运言语,而喉咙声音如故也。娄全善云∶人舌短语不清,乃痰涎闭塞舌本之脉而然。盖肾脉挟舌本,脾脉连舌本,心脉别系舌本,三脉有虚则痰涎入之,脉道闭塞不能运舌矣。以参、蓍、术、归、陈皮、竹沥、姜汁治之,半月愈。若三脉亡血筋枯缩,亦喑。《经》云∶刺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喑。又云∶脉涩甚为喑,是也。前方加补血药。又风寒客之则急缩。《经》云∶脉搏坚而长,(即弦劲意。)病舌卷不能言,是也。大秦艽汤。(见中风。)又热则脉弛缓,亦不能运,宜清热。《经》云∶脾脉病,舌本强,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又云∶手太阴之别曰通里,去腕下一寸五分,别而上行,入于心中,系舌本,虚则不能言,取之掌后一寸。产后败血迷心窍,心气不通,脉亦不行,舌强者,七珍散。妊娠喑者,其言哑细无音,由肾脉为胎盛阻绝,不能上通舌本也,不必治。

一曰喉喑,但喉中声哑而舌则能转运也。由劳嗽久而然,盖声出于肺,(凡物中空有窍者能鸣,肺有窍而虚者也。)喉为道路,劳病日久,火刑肺金,金伤,破则不鸣。又火盛则痰壅,痰塞肺窍,是为金实亦不鸣也。若热壅成疮,肺痈喉烂,则更甚矣。不甚者声止嘶破,甚则竟不出声也,此属内伤。又有外感风寒入肺,郁热成痰,痰火窒塞,肺窍不利,声亦嘶哑重浊。又有大声疾呼、讴歌失音者,亦金破之义也。平常痰火上壅,香附,童便浸透,为末,调服,以疏通上焦。诃子,泡,去核,以消痰、降火、开音;木通以降火清肺,导热由小肠出;桔梗以利肺气;童便以降火润肺,故诸方通用之。发声散,开结痰。橘红煎汤,化痰甚捷。寒包热者,解表,郁金、生地、阿胶、知母、杏仁、桔梗、沙参、蝉蜕、牛蒡子、童便。寒痰结滞,五粉丸。

积血作痛失音,蛤蚧丸。(血为热壅,结滞肺窍。)劳证血枯火盛,青黛、蛤粉,蜜调服。狐惑声哑,详伤寒。气虚感湿,痰涎凝肺,补虚去湿。风寒郁热,暴咳失音,杏仁煎。

或灸丰隆二穴各三壮、照海二穴各一壮,立效,仍药之。

又有寒客会厌而卒喑,吞吐不利者,生附子去皮、脐,切大片,蜜炙,噙之勿咽,一云咽津。忌苦寒药,恐成疮,难消难溃。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名医。初习儒,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先后任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县县令及辽阳州官。梦瑶幼时多病,故留心医药,并精于医。官思恩时,瘟疫流行,梦瑶广施方药,存活甚众。乾隆十五年(1750年),梦瑶辞官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主持院务,暇余继续钻研医学。其所著《医碥》一书,不但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内科杂病的论述中力陈滥用温补之弊,对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诚为可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