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何梦瑶

(即怔忡。)

悸者,心筑筑惕惕然,动而不安也。(俗名心跳。)一由血虚,血虚则不能养心,心气常动,幸无火热相乘,故不至于惊而但悸也。若血不虚而动者,则为心火盛,(亦有肾火上冲者。)火主动也,幸血不虚,故但动而不惊。此惊与悸之别也。一由于停饮,水停心下,心火为水所逼,不能下达而上浮,故动而不安也。(必有气喘之证。)肾水上泛凌心,义亦如之,而治有异。(饮食所停之水宜疏导,肾阴上泛之水宜益火。)

但思虑即动者,属血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有失志之人,由所求不遂,或过误自咎,恨叹不已,独语书空,则心不息不安,时常劳动而怔忡作矣。温胆汤(见惊)去竹茹,加人参、柏子仁各一钱,下定志丸,仍佐以酒调辰砂妙香散。(见心痛。)有痞塞不思饮食,心中常有所歉,爱处暗地,或倚门后,见人则惊避,似失志状,心常跳动,此为卑之病,以气血两不足也,人参养荣汤。(见虚损。)饮食少者,嘉禾散(见疟)加当归、黄各一钱。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名医。初习儒,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先后任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县县令及辽阳州官。梦瑶幼时多病,故留心医药,并精于医。官思恩时,瘟疫流行,梦瑶广施方药,存活甚众。乾隆十五年(1750年),梦瑶辞官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主持院务,暇余继续钻研医学。其所著《医碥》一书,不但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内科杂病的论述中力陈滥用温补之弊,对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诚为可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