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

清代:何梦瑶

牛蒡子(炒,研) 连翘(去心) 荆芥 防风 栀子(生,研) 桔梗 玄参 黄连 金银花黄芩 薄荷 甘草(各一钱,生) 大黄 朴硝(各一钱) 水二钟,淡竹叶二钱,煎八分,食远服。

温水半碗,加桐油四匙,搅匀,用硬鸡翎蘸入喉内捻之,连探四、五次,其痰壅出,再探再吐,以人醒声高为度。

苦桔梗(三钱) 黄芩(二钱) 浙贝母(去心,研) 麦冬(去心) 牛蒡子(各一钱五分,炒,研) 人参白茯苓 陈皮 生栀子(研) 薄荷 甘草(各一钱,生) 紫苏(五分) 竹叶(三十片,水三钟,煎一钟,食远服,渣再煎服。)

硼砂(三钱) 冰片 胆矾(各三分) 共研细末,用时以箸头蘸药点患处。

(《局方》、《准绳》巴豆十四粒,余各一两。)

雄黄(二钱五分) 郁金(二钱五分) 巴豆(二十粒,去皮、油) 共为细末,醋糊为丸,如绿豆大,热茶清下七丸,吐出顽痰立苏,未吐再服。已死,心头犹热,斡开口灌之,无有不活。小儿惊风、痰壅,二、三丸。

(消肿出痰,性迅利,善走内,轻症不宜用。)

枪硝(一钱八分) 蒲黄(四分,生) 僵蚕(一钱) 牙皂(一分半) 冰片(一分) 研细,共为末,吹入。

(清热祛风,解毒,出痰涎,轻症用之。重症与金丹合用,痰壅金六碧四,因病轻重,定药多寡。)

玉丹(三分) 百草霜(半茶匙) 玄丹(一粒) 甘草灰(三茶匙) 冰片(五厘) 薄荷(去根,春夏四分,秋冬二分) 共为末吹。(欲出痰,加制牙皂少许。)

(吹喉用。)

白肥灯草水湿透,用竹管浸湿,以湿纸塞紧一头,将灯草纳管内,以筋筑实口,用湿纸封塞,入炭 烟绝,管通红,取出,先湿一砖,将管放砖上,以碗覆之,待冷取起,剥去外管灰、两头纸灰,内灯草灰黑色成团者佳。

苦桔梗(一两) 炙甘草(二两) 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食后温服。

九转胆星(一两) 雄黄 黄连末(各二钱) 茯神 元参 天竺黄 五倍末 荆芥 防风桔梗 犀角末 当归(各一钱) 冰片 麝香 珍珠(各五分,豆腐煮) 京牛黄 轻粉(各三分)

各研极细,共和一处,再研匀,甘草熬膏和丸,如龙眼大,朱砂为衣,日中晒干,收入瓷瓶内,将瓶口堵严,勿令出气,临服时一丸,薄荷汤磨服。

桔梗 玄参 牛蒡 贝母 薄荷 僵蚕 甘草 前胡 忍冬花 花粉 灯心

犀角(镑) 羚羊角(镑) 石膏 寒水石 升麻(各一两) 元参(二两) 甘草(八钱,生) 沉香(锉)

木香(锉,各五钱) 水五碗煎药,剩汤一碗,将渣用绢滤去,将汤再煎滚,投提净朴硝三两六钱,文火慢煎,水气将尽,欲凝结之时,倾入碗内,下朱砂、冰片各三钱,金铂一百张,各预研细和匀,将药碗安入凉水盆中,候冷,凝如雪为度。大人每用一钱,小儿二分,十岁者五分,徐徐咽之即效。或用淡竹叶、灯心煎汤化服亦可。

咽喉肿痛等证,吹之亦效。

儿茶 川连末 川贝母(去心,研) 青黛(各一钱五分) 红褐(烧灰存性) 官粉 黄柏末 鱼脑石(微 ) 琥珀末(各一钱) 人中白(二钱, ) 硼砂(八分) 冰片(六分) 京牛黄 珍珠(各五分,豆腐内煮半炷香时,取出研末) 麝香(三分) 各研极细末,共兑一处,再研匀,以细笔管吹入喉内烂肉处。

生地黄 浙贝母(各三钱,去心,研) 元参 甘草(各二钱五分,生) 鼠粘子(酒炒,研) 花粉射干 连翘(各二钱,去心) 白僵蚕(一钱,炒,研) 苦竹叶二十片,水二钟,煎八分,饥时服。

白矾(不拘多少研末,用方砖一块,以火烧红,洒水于砖上,将矾末布于砖上,以瓷盘覆盖,四面灰壅一日夜,矾飞盘上,扫下用,二钱) 白霜梅(二个,去核) 真明雄黄 穿山甲(各一钱,炙) 共研细末,以细笔管吹入喉内。

硼砂(三钱) 人中白(二钱, ) 黄连末(一钱) 南薄荷(六分) 冰片(五分) 青黛(四分) 共为极细末,吹入喉癣腐处。

薄荷(三钱) 贝母(二钱) 甘草(六分) 百草霜(六分) 冰片(三分) 玉丹(二钱) 玄丹(八分)

上细末,蜜调,噙化,随津咽入。

桔梗(二钱) 甘草 射干 连翘 山豆根 牛蒡 玄参 荆芥 防风(各一钱) 竹叶煎。

木香(五分) 射干 羚羊角 犀角 槟榔(各一钱) 玄参 桑白皮 升麻(各一钱五分) 半夏浓朴 陈皮(各一钱) 赤茯苓 生姜煎服。

半夏(制,一两) 橘红 川大黄(酒制,各五钱) 茯苓 紫苏叶 风化硝 直僵蚕(炒) 桔梗(各二钱) 连翘 诃子肉 杏仁 甘草(各一钱二分) 上为末,姜汁、韭汁和捏成饼,晒干,筑碎,如小米粒大,每用少许,置舌上干咽之,食后、临卧为佳。

(吹喉用。)

明矾碎如豆大,入倾银罐内,以木炭火 ,不住手搅,无块为度。再用好硝打碎、徐徐投下十分之三。再用官硼打碎,亦投下十分之三。少顷,再投入生矾,俟痒,再入前投硝、硼,如是渐增,直待铺起罐口,高发如馒头样方止。然后驾生炭火烧至干枯,用瓦一片覆罐上,待片时取出,将牛黄末少许,用水五六匙和之,即以匙抄滴丹上,将罐仍入火烘干,取下,连罐并瓦覆在净地上,用纸盖之,再用瓦覆之,过七日收用。留轻松无竖纹者用。

(吹喉用。)

大青梅破开去核,将明矾入内,竹签钉住,武火 梅烬,勿用,止用白矾,轻白如腻粉,用出涎清痰甚捷,此秘方也。

玄参(去芦) 贯众(去芦) 滑石(研) 砂仁 黄连(去须) 甘草(炙) 茯苓 山豆根 荆芥穗(各半两) 寒水石( ,一两) 硼砂(一钱) 为细末,每服一钱,干掺舌上,以清水咽下。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何梦瑶(1692~1764年),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名医。初习儒,雍正八年(1730年)中进士,先后任义宁、阳朔、岑溪、思恩等县县令及辽阳州官。梦瑶幼时多病,故留心医药,并精于医。官思恩时,瘟疫流行,梦瑶广施方药,存活甚众。乾隆十五年(1750年),梦瑶辞官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主持院务,暇余继续钻研医学。其所著《医碥》一书,不但对五脏生克学说、阴阳水火理论、八纲辨证要点、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内科杂病的论述中力陈滥用温补之弊,对张仲景、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诸家之医理叙述详明,并掺以个人见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久居两广,何氏对岭南多种温热病的证治匠心独运,诚为可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