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门第三十一

明代:吴昆

叙曰∶痞,虚中之实也。许学士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故治痞者,一补一消。考方二首,表昔人之法尔。

枳实消痞丸

枳实(麸炒) 黄连(炒,各五钱) 浓朴(姜炒,四钱) 半夏曲 人参 白术(各三钱)干生姜 甘草 茯苓 麦芽(各二钱)

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右关脉弦者,此方主之。

痞,与“否”同,不通泰也。《易》曰∶天地不交而成痞。故肺气不降,脾气不运,升降不通,而名痞也。脾为邪气乘之,不足以胜谷,故令恶食。脾者卑脏,役气于四肢,而后肢体强健,脾病则不能致气于肢体,故令懒倦。肝脉也,木来克土,故令右关脉弦。是方也,枳实、黄连、浓朴之苦,可以下气。半夏曲、干生姜之辛,可以行滞。人参、甘草、白术、茯苓之甘,可使健脾。麦 善消,则可以推陈而致新矣。是疾也,功在慎口。经曰∶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奈何不慎乎。

木香化滞汤

木香 生姜 陈皮(各六分) 柴胡(七分) 当归梢 枳实(各四分) 半夏(一钱五分)红花(二分) 草豆蔻 炙甘草(各二钱)

忧气郁结,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此方主之。

上件病证,即六朝之医所谓气膈也,今人谓之气痞耳。经曰∶脾主行气于三阴,三阴之脉皆行腹里,今忧气郁结,营卫之行涩,故令腹皮里微痛,心下痞满者,升降之道乖也。不思饮食者,忧气伤脾也。辛香可以化气,故用木香、豆蔻、生姜、陈皮、半夏之辈以主之,升降者,交泰之道也,故用柴胡之辛以升之,枳实之苦以降之,营卫涩而后腹皮痛,故用归尾、红花以和营,炙甘草以和卫。

治男妇痞块方

白鸽(一对,不落水,去毛肠杂,小破) 急性子(炒) 藜花子(水炒) 大黄(晒)朴硝(各五钱)

只为细末,入鸽腹扎紧,砂锅陈酒煮熟,待冷取出药,将鸽肉风晒半日,打碎炙炒,不宜焦枯。同前药磨细末筛净,将糯米粉掬为丸,桐子大。空心服五钱。其块化为脓血,为鱼冻,为粘胶,从大便出,潜消默化,妙难尽述。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吴昆,字山甫,号鹤皋,又号鹤皋山人、参黄子、参黄生,徽州府歙县澄塘村人,明代医家,新安医学名家之一,生于1552年,卒年不详。吴昆师从余午亭,以医为业,从三吴出发,遍历江浙、荆襄、燕赵等地,“师医道贤于己者”,自此之后医学大进。共撰述医书6种,其中《医方考》6卷、《脉语》2卷、《素问吴注》24卷、《针方六集》6卷4种现存于世,《十三科证治》、《药纂》2种成书年代不详,已经亡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