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外感起初法

清代:赵濂

凡有外感诸症,入手总宜宣达肌表之药,使邪有路而出。若不详审,便与苦寒汤剂,则经络日阻,邪气愈为局锢,无由外透,病之轻者转重,重者转危。但寒凉药,用于邪已化热,舌现干裂,渴欲凉饮,脉象洪数,斯时为救液灵丹,犹旱魃之遇甘霖也。至有喜以热药当先者,每遇病者,不究其何因,辄以熟识几味暖性填写纸上,其人果是寒邪,原合病势,出乎偶尔幸中,不足为功。若疗温症,何异抱薪救火?更劫其阴,旋变狂躁喘急之患。若极虚人生病不受重剂克伐,须于疏散方中微加党参,辅助正气,托邪易出,不可拘执初病无补法。试观贫乏之辈,非济以资财,乌能支持家道乎?若夹食滞之病,非添消导药不效。总之首贵辨症,辨症既明,投方无误。辨症不明,举手便错,误人匪轻矣。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赵濂,字竹泉,江苏京口(今镇江市)人。清·同治、光绪年间以医闻名于时,撰有《医门补要》、《伤科大成》(1891年)、《内外验方》和《青囊立效方》等书,其中《医门补要》是他的主要著作。他学医阶段,攻读了《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古典医藉,以及金元和金元以后的临床主要流派的著作。擅长诊法,精于望诊和切脉。临床通治各科病证,其中外科曾得专科有经验医生的指导、传授,成就尤为显著。在治法方面,赵氏既熟悉古法,又能突破陈规,善于变通和创新。

随便看看